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方案.docx
研究报告
1-
1-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1.1行动目标
(1)本行动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水平,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力争实现城市建成区全覆盖;提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确保出水水质达到或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压力;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监管,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安全可靠。
(2)通过实施本行动方案,预计到2025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到95%以上,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或超过一级A排放标准;到2030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将力争达到98%以上,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此外,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化利用,力争实现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以上,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3)本行动方案将围绕以上目标,统筹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和运行管理,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监管力度,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通过综合施策,力争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2行动原则
(1)本行动遵循“规划先行、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考虑城镇发展需求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科学编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规划,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同时,统筹考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行动过程中,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标准”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监管符合规定要求。同时,强化法治意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3)本行动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原则,鼓励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污水处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3工作安排
(1)工作安排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启动阶段(2023年第一季度)重点开展调查研究,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实施阶段(2023年第二季度至2025年第四季度)分年度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按计划完成建设、改造、升级任务。总结阶段(2026年第一季度)对行动成效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形成报告。
(2)在实施阶段,每年将按照以下步骤开展工作:一是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项目资金需求;四是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五是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3)工作安排将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项目管理平台,实现项目进度、资金使用、质量监管等信息实时更新。同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各地工作进展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二、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效能
2.1完善污水收集系统
(1)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是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效能的关键。首先,要加大对老旧城区和农村地区的管网改造力度,优先解决管网破损、漏损等问题,提高污水收集率。其次,结合城市规划,优化污水管网布局,实现污水收集的全面覆盖,确保新建住宅区和工业园区污水收集率达到100%。
(2)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从根本上减少雨水的直接进入污水系统,降低污水处理厂处理压力。在新建和改造区域,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制度,并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进行改造,确保雨污水各自进入对应的处理系统。
(3)加强对污水收集设施的维护管理,建立健全设施运行维护机制,定期进行检测、清淤、修复等工作,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同时,推广应用智能监控系统,对污水收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2提高收集覆盖率
(1)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覆盖率是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为此,需全面排查现有污水收集设施,针对覆盖盲区,制定专项规划,加大投入,推进新建和扩建污水收集管网。重点针对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工业园区等区域,优先实施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和扩建工程。
(2)推进收集系统标准化建设,统一设计标准,确保新建和改造的污水收集设施符合规范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污水收集设施的耐久性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强收集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修,确保设施稳定运行,防止因设施故障导致的收集覆盖率下降。
(3)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收集系统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等多种方式,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污水收集项目。此外,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收集覆盖率进行评估,确保覆盖率的稳步提升,为后续污水处理提供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