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Q/HZSJ 01—2007
PAGE
PAGE I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17-00-00实施201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2017-00-00实施
2017-00-00发布
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DB21
辽宁省地方技术标准
PAGE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用要求》,为保护桓仁山参这一品牌的战略需要而制定。
本标准由辽宁省本溪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由桓仁满族自治县山区综合开发办公室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思利、梁震、江欣智、于英智、徐 石。
本标准于2017年-月-日发布。
PAGE 1
桓仁山参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桓仁山参生产的术语和定义、要求、管理、采收、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山参生产,可供桓仁周边地区山参种植参考。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41-1968 人参种子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桓仁山参(林下播种人参)
指人参种子播种在林地的环境中,自然生长15年以上的人参。
生晒山参
鲜山参经刷洗后烘干或晒干的产品。
林相
指林冠在林分中的垂直分布层次和林木组成的差异所表现的森林外貌。
郁闭度
林分中林木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的比值称为郁闭度。用10分法表示。
要求
地理环境
桓仁山参的地域为桓仁满族自治县区域,即北纬40°54′—41°32′,东经124°27′—125°40的桓仁境内山林地带,海拔100m—1000m的地理环境。
气候环境
中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高气温37.2℃,最低气温-35.7℃,年平均气温为6.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左右。年日照时数2372h,日照百分率为50%-60%。年降水量为870.4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0d-160d,年降水量约60%集中于6、7、8三个月,以8月份为最多。年平均风速为1m/s-3m/s。无霜期135d,初霜一般在9月中旬,终霜一般在5月上旬,最深冻土114㎝,最浅55㎝。
种植环境
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远离交通干道200m以外,周围无污染源。
植被
以柞、椴、榆、色、华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间生胡枝子、榛柴等小灌木的林地为好。树龄20年以上,树高10m以上,林相比较整齐,郁闭度在0.6-0.9之间。
土壤
土壤要求地下水位较低、不内涝,选择肥沃的含有机质丰富的腐殖土,一般多选用黄砂腐殖土和黑砂腐殖土、壤土和砂质壤土,土壤PH值5.6-7.0。土壤含砂量为20%左右,通透性好。?
坡度
以5-25о为宜。
坡向
以东坡、东北坡最佳,其它坡向次之。
选种
品种选择
以二马牙为主栽品种,也可选用长脖品种的草芦等。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选择应符合GB6941中的二等种子标准以上。
种子消毒
干籽
用水浸泡48h以后,再用1%福尔马林浸种20min,捞出用清水冲洗3次。
水籽
用1%福尔马林浸种20min或用50%多菌灵200倍液浸种30min,捞出用清水冲洗2次后晾晒至种子表面无水。
种子催芽
催芽方式
采用室外催芽。
催芽时期
干籽以6月—7月为宜;水籽以8月上旬为宜。
催芽场地
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场地,按东西方向,挖长方形的贮籽窑坑,用砖、石或木板镶上四框。框高40cm,宽90cm—100cm,长视种子数量而定。将清洁的细河沙铺在窑坑中,厚度5cm—10cm,种子混砂后放入窖中(种沙比例为1:3),放入后上面扣放一大小适宜的铁纱网,防止鸟禽即鼠类危害。
4.6.4 催芽期管理
4.6.4.1 架棚
要架设大小适宜、东西走向的防雨遮荫棚,周围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积水,在其西、北两面设防风障,西南留出晒种场。。
4.6.4.2 翻倒种子
前期一个月每7d倒种一次,后期10d左右倒种一次。
4.6.4.3 控湿
一般在倒种前1天浇水,以浇到种层1/3处为度。若用纯沙催芽,沙子含水量保持在10%左右为宜。
控温
温度控制在15℃—20℃。一般前期(30天)为18℃—20℃,后期(30天)为15℃—18℃。
播种林地准备
规划
规划种植档和隔离档。种植档长8-10m,宽为6-7m,呈“井”字形或梯形,档与档之间留出0.5m作业道。或横山沿等高线规划种植档,种植档长度依山型而定,宽度8-10m为宜。隔离档植被不宜清除,宽度一般1m以内,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