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第34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
PAGE
专题11
一、选择题
1.李贽在著作中把一向被斥为“聚敛之臣”的桑弘羊列为富国名臣。在叙述桑弘羊的主要理财措施盐铁、均输(调剂运输)、平准(平抑物价)、酒榷之后,对从前史家做出的“民不益赋(增加赋税)而天下用饶”的评价,李贽一再赞美道:“真,真!”材料反映了()
A.桑氏理财措施促进市场竞争
B.汉朝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C.明朝工商皆本观念起先出现
D.李贽重民安民的民本思想
解析:“民不益赋(增加赋税)而天下用饶”,李贽的评价很高,表明李贽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的确定,桑弘羊的措施是重视工商业发展,没有剥削民众,体现的是民本思想,故选D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是促进商业流通,不是促进市场竞争,解除A项;汉朝奉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解除B项;工商皆本是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提出的,解除C项。
答案:D
2.(2024·河北唐山二模)李贽的祖、父两辈都是商人,因而他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东林党人,被阉党迫害致死,这使黄宗羲受到很深的刺激。这说明这一时期的儒学新思想()
A.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C.反映了市民阶层价值取向
D.是对祖辈政治思想的继承
解析:依据材料“李贽的祖、父两辈都是商人,因而他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东林党人,被阉党迫害致死,这使黄宗羲受到很深的刺激”可知,李贽、黄宗羲的新思想与他们的经验和社会环境有关,故选B项。
答案:B
3.(2024·河南中原名校联考)自西汉以来,君为臣纲被认为不行动摇。而黄宗羲却认为:“君臣的名分,是因为天下的原因而有的,我假如没有治理天下的职责,那么我对于君主来说就是路人。而我一旦为官,则为君之师友。”这主要反映出黄宗羲()
A.反对入世为官 B.主见限制君主权力
C.强调民主思想 D.提倡新型君臣关系
解析:由君为臣纲到官为君之师友,说明黄宗羲主见君臣同等,这是不同于传统的新型君臣关系,故选D项;“而我一旦为官”可知黄宗羲并不反对从政为官,解除A项;君臣同等并不等同于限制君主权力,解除B项;黄宗羲论述的是君臣之间的同等关系,与民主思想无关,解除C项。
答案:D
4.(2024·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一模)黄宗羲谓自秦以下国家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是非存于学校。据此,他会提倡()
A.结束君权 B.保证民权
C.注意教化 D.改革机构
解析:“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表明反对君主专制,要想实现上述的一系列主见须要民众的监督,因此,他会提倡保证民权,故选B项;黄宗羲是批判君主专制,不是结束君权,解除A项;材料的内容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的主见,没有涉及注意教化方面的内容,解除C项;“而公是非存于学校”表明是通过学校限制君权,没有提及改革机构,解除D项。
答案:B
5.(2024·北京丰台区一模)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将李贽与王莽、安禄山等并列为乱臣贼子,进行口诛笔伐。下列关于其缘由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李贽参与了反清复明斗争
B.李贽彻底抛弃了儒家学派
C.顾炎武鄙视李贽道德品德
D.顾炎武意在稳定社会秩序
解析:王莽、安禄山叛乱,带来了社会动荡,李贽的异端思想,抨击当时社会的正统思想,简单引起社会上思想混乱,可知顾炎武把李贽列为乱臣贼子,是着眼于李贽思想的影响,为维护社会秩序而提出,故选D项。
答案:D
6.(2024·全国高考冲刺压轴卷)顾炎武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据此可知,顾炎武的思想()
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严厉批判
C.彻底变更学问分子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解析:据材料“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可知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选D项;黄宗羲提出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与材料涉及主旨“经世致用”无关,解除A项;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说明宋明理学思想受到严厉批判,解除B项;“彻底变更”说法确定化,解除C项。
答案:D
7.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但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社会上突然兴起一股顾炎武崇拜热,北京一群京官建立顾炎武祠,定时会祭。顾炎武被誉为“清朝汉学第一人”。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官修史书的高度评价
B.其思想主见符合士大夫群体的文化品位
C.当时学术和时代的须要
D.其学术成就冠盖儒林
解析:依据材料“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并结合所学可分析出,鸦片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