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第34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
PAGE
第34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生活背景:诞生于古代海外贸易发展较早的泉州地区。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
2.思想主见
(1)“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大胆挑战正统思想。
(2)反对盲从孔子,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
(3)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写作风格主见“真心”。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船山遗书》
政治
思想
(1)“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君臣同等
(3)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4)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1)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2)提出“众治”主见;“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1)“循天下之公”
(2)抨击“孤秦”“陋宋”
(3)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历史运动“势之必定”
生活
背景
民族和阶级冲突尖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学说
经世致用之学的推动者
政治
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
思想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评价
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
三、唐甄
1.成就:清初经世致用的主动提倡者之一,著有《潜书》。
2.思想特点: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
3.影响: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问关联]明清之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像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二是都出现了新思潮反对禁欲主义。
[易错辨析]黄宗羲思想的实质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见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所提倡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统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问题情境]黄宗羲“工商皆本”思想
材料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思索运用:上述材料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见?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提示:工商皆本。社会现实: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政府坚持重农抑商。
[易混辨析]“亡国”与“亡天下”
“亡国”只是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事,而“亡天下”则是民族、文化的沦亡,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命运的大事。
[构图解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信息提取: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理学的僵化,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他们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史论要语]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变的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不变的是在君主专制强化、传统儒学文化根深蒂固影响下,未形成主流,影响有限。可见,任何思想文化不行能脱离特定的政治经济。
[归纳总结]儒学发展的历程及特点
信息提取:中国古代传统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汲取新的内容,兼收并蓄,具有明显的包涵性和开放性。
一、新教材新增学问
明末清初的新思想
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特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振动。明末清初社会的猛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
二、新史学最新视野
东西方的文化沟通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传教士历经千辛万苦,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对于文明的沟通,除了要知道儒家思想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外,还要知道此时的西学东渐,即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主题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探讨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探讨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说明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拓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针对训练]
1.(2024·广东揭阳模拟)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黄震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要破除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需回来经学。顾炎武()
A.意在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C.促进了乾嘉考据的兴起
D.具有近代启蒙思想意识
解析:据题干中顾炎武主见“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