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 微波期末试题.docx
北京邮电大学微波期末试题
微波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微波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一般采用指向性天线,主要原因是指向性天线能够将信号能量聚焦在一个方向上,提高信号传输的方向性,减少多径传播等干扰。扩展天线则是指将信号能量扩散在空间中,用于扩大覆盖范围的天线类型。
2.答案:A。微波传输系统中,对于下行链路而言,台站天线一般为发射天线,而用户终端天线为接收天线,所以接收天线的工作波段为下行链路频段,即接收从台站发射的微波信号。
3.答案:C。微波传输系统的传输介质有两种主要方式,即自由空间传输和波导传输。其中自由空间传输是指将微波信号通过自由空间(如跨越山区或建筑物)进行传输,而波导传输则是指将微波信号通过封闭的金属波导管进行传输。
4.答案:D。对于微波系统的天线安装而言,合理选择安装的位置和高度,能够有效提高信号传输的效果,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天线高度对传输距离和信号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5.答案:B。微波信号传输过程中,常见的具有衰减作用的因素有:自由空间衰减、大气传播衰减、多径传播衰减以及地形和建筑物影响等。其中,大气传播衰减主要与频率和传输距离有关,频率越高、传输距离越长,衰减效应越强。
6.答案:C。微波传输系统中,设备性能参数选择合适的系统增益和容量、天线形式、实现技术等是确保微波通信质量的关键因素,能够影响系统传输距离和可靠性。
7.答案:D。微波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微波发射设备、传输介质和微波接收设备。其中,发射设备主要负责产生微波信号(调制和放大),传输介质用于传输信号,接收设备主要用于接收和解调信号。
8.答案:A。对于微波通信系统而言,采用无线中继传输方式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通信覆盖范围,实现长距离的通信。通过中继站的设置,可以在传输过程中进行信号的增强和转发,解决了传输距离过长引起的信号衰减问题。
9.答案:C。在微波通信领域,复用技术是指将不同的通信信号合并在同一个信道中进行传输,以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和容量。常见的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FDMA)和时分复用(TDMA)。
10.答案:B。微波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大气传播衰减会对信号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通信系统通常需要设置一定的备用电源和防爆设备,以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问答题
1.答案:微波传输系统的传输介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由空间传输,即将微波信号直接通过自由空间传输;另一种是波导传输,即通过封闭的金属波导管进行传输。这两种方式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具有具体的应用优势。
2.答案:微波通信中的传输介质对信号传输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大气传播衰减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大气传播衰减主要与频率和传输距离有关,频率越高、传输距离越长,衰减效应越强。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传输距离和频率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以保证信号传输质量。
3.答案:微波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见的影响因素有:自由空间衰减、大气传播衰减、多径传播衰减、地形和建筑物的影响等。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合理设计和设置天线高度、增加中继站等方式,可以降低这些因素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提高通信的传输距离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