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6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3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PAGE1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教材分析
本节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起先,主要是学习两类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初步接触解决综合问题,培育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良好的解题习惯是动身点,进一步解决好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是基础,学会用物理观点分析问题是关键。
学情分析
学生对解物理题往往看重的是如何用公式,不太留意分析实力的提高,而物理难学的重要缘由之一就是要有较强的分析实力,分析实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须要一个过程,所以应要求学生有一个长期学习的心理打算。
设计思路
为了有一个好的起先,先对两类问题分别进行解题示范,引导学生总结,然后再进行一般归纳,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方法,提高分析实力,学习规范解题,最终通过不同类型的典型例题扩展学生视野,学会方法的迁移。
三维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主要问题;
2.驾驭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能结合物体的运动状况对物体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
4.能依据物体的受力状况推导物体的运动状况;
5.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洁的力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感受探讨力和运动关系的重要性;
2.通过收集展示资料,了解牛顿定律对社会进步的价值;
3.培育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表达、描述物理实际问题的实力;
4.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实力,分析、思索、解决问题的实力和沟通、合作实力;
5.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问题的解题规律的实力;
6.让学生相识数学工具在表达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初步相识牛顿运动定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学问的意识;
3.培育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看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1.已知物体的受力状况,求物体的运动状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状况,求物体的受力状况。
教学难点
1.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和重要的解题方法的敏捷选择和运用;
2.正交分解法。
教具打算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牛顿其次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状况与受力的状况联系起来。因此,它在天体运动的探讨、车辆的设计等很多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汽车的运动,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神舟”七号飞船的放射升空及精确定点回收情景、导弹击中目标的实况录像资料。
我国科技工作者能精确地预料火箭的变轨、卫星的着地点,他们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牛顿运动定律中力和运动的关系。
一切困难的问题都是由简洁的问题组成的,现在我们还不能探讨如此困难的运动,但是我们现在探讨问题的方法将会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由于我们目前学问的局限,这里只通过一些最简洁的例子做些介绍。我们现在就从类似的较为简洁的问题入手,看一下这一类问题的探讨方法。
[新课教学]
一、从受力状况分析运动状况
1、基本处理思路
先分析物体的受力状况,求出合力,依据牛顿其次定律F=ma求出加速度,再利用运动学的相关公式求出所需求的运动学物理量。
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2、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探讨对象,对探讨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②依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
③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④结合给定的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运动参量。
例题1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对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4.2N。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发生的位移。
分析这个问题是已知物体受的力,求它运动的速度和位移。
先考虑两个问题。
(1)物体受到的合力沿什么方向?大小是多少?
(2)这个题目要求计算物体的速度和位移,而我们目前只能解决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就可以依据合力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依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计算它的速度和位移。
解分析物体的受力状况。
物体受到4个力的作用:拉力F1,方向水平向右;摩擦力F2,水平向左;重力G,竖直向下;地面的支持力FN,竖直向上。如右图。
物体在竖直方向没有发生位移,没有加速度,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FN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水平方向的拉力F1与摩擦力F2的合力。
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合力
F=F1-F2=6.4N-4.2N=2.2N,合力的方向是水平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