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老心血管病的特点和防治策略.ppt

发布:2024-11-04约6.94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感谢大家观看第31页,共31页,星期六,2024年,5月**20岁以后左室舒张早期充盈率峰值进行性降低,至80岁时下降至50%,心房收缩引起的心脏晚期充盈随增龄而增加,部分代偿舒张早期充盈不足,故E/A值呈增龄性降低。心脏收缩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收缩时心室内压力上升速度变慢,等容收缩期延长,但射血分数(EF)随增龄改变不明显。60岁老年人静息心率约为66/min,80岁时约为59/min。运动时的最大心率随增龄而减少,80岁时可达到的最高心率较20岁时减少约30%。**随年龄增大,动脉壁变僵硬,主动脉容积增大、管壁增厚、延长、屈曲及主动脉根部右移,这种表现并非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是由于血管壁胶原纤维增生及弹性纤维减少、断裂或变性所致。生理性动脉硬化的特点是全层弥漫性和连续性的改变伴有管腔的扩大,动脉粥样硬化则是以内膜病变为主,呈局灶性和节段性进展伴管腔变窄。**ISH是老年高血压最常见的类型,占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65%,70岁以上老年患者90%为ISH。**体位性低血压:指从卧位转变为直立位时,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降压药物的降压幅值与基线血压水平密切相关,应用降压药物后收缩压下降幅度往往较大,而舒张压降低较少,因此不应担心舒张压过低而放弃对ISH的治疗。冠心病患者舒张压低于65-70mmHg可能会增加心脏不良事件。**体位性低血压重在预防。晨峰血压:起床后2h内的SBP平均值-夜间睡眠时SBP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1h的平均值),≥35mmHg为晨峰血压升高。**如无禁忌,冠心病应首选β受体阻滞剂;慢性心力衰竭首选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首选ACEI或ARB;脑血管疾病注意适度降压。**年龄75岁的STEMI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首次负荷剂量应酌情减量或不用。高龄或有出血风险的患者不建议使用GPⅡb/Ⅲa。**老年人胃肠功能紊乱常影响药物的吸收;脂肪和体内水分构成的改变影响药物的分布;肝脏氧化功能减弱、肾脏功能减退使药物的转化和排泄速度减慢,容易蓄积中毒。**AFFIRM、RACE、STAF、PIAF、HONTCAFé等研究结果发现,节律控制并不优于室率控制。**老年心脏瓣膜病已成为继高血压和冠心病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AS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后,2年内的病死率>50%,平均生存时间仅2~3年。关于老心血管病的特点和防治策略主要内容一、心血管系统的增龄性改变二、老年高血压三、老年冠心病四、老年心律失常五、老年心力衰竭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第2页,共3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心血管系统的增龄性改变(亚临床心血管老化)心脏的增龄性改变心肌细胞凋亡间质胶原纤维和脂肪组织增多心脏淀粉样变心瓣膜增厚、钙化或粘液样变机械功能改变: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下降电学改变:窦房结固有心律降低;运动时的最快心率随增龄而减少。第3页,共31页,星期六,2024年,5月血管的增龄性改变脉压增大1、生理性动脉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大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加快。2、静脉老化(弹性降低、管腔扩大、静脉瓣萎缩)3、毛细血管床减少;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易发生局部组 织液增多或水肿。心血管系统的增龄性改变易发生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第4页,共31页,星期六,2024年,5月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收缩压增高为主,伴脉压增大。大动脉顺应性降低收缩压增高动脉弹性回缩不足舒张压降低血压波动大。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动脉壁僵硬度增加血管调节功能减退血压波动大第5页,共31页,星期六,2024年,5月老年高血压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减退,尤其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低血容量,或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