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及要求.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7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课程教学计划及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我院2011级及以后入学的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性质为必修课程,36学时,2学分。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第一讲 导论: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
通过本讲学习,使大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规划、确立与自身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介绍与分析,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及主要内容;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3. 生涯规划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4. 职业角色与其他生活角色的关系;
5. 大学生活(专业学习、社会活动、课外兼职等)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外部重要因素,为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做好铺垫与准备。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身因素;
2.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因素;
3.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因素。
教学形式与方法:专题辅导讲座(视频);自学课件;网络学堂自学。
主讲人:王剑敏
第二讲 职业生涯基本理论
通过本讲学习,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选择理论、发展理论、决策理论。
职业生涯选择理论
教学内容:
1.帕森斯特质因素论;
2.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
3.罗伊的需要理论等。
(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教学内容:
1. 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2.职业锚理论
(三)职业生涯决策理论
教学内容:
1.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2.克朗伯兹的生涯决定社会学习理论
教学形式与方法:专题辅导讲座(视频);自学课件;网络学堂自学。
主讲人:查佐明
第三讲 自我认知及职业发展决策
通过本讲学习,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了解学习决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
(一)认识自我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了解自我,并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
教学内容:
1.能力与技能的概念及其与职业的关系、个人能力与技能的评定方法;
2.兴趣的概念及其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
3.人格的概念及其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
4.需要和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评定方法;
5.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二)了解职业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
教学内容:
1.我国对产业、行业的划分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国内外职业分类方法;
2.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
3.根据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确定职业探索的方向;
4.职业信息的内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能力和技能要求、从业人员共有的人格特征、未来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对生活的影响等;
5.搜集职业信息的方法:可利用学校、社区、家庭、朋友等资源。
(三)了解环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限制,能够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资源。
教学内容:
1.职业环境分析与职业胜任;
2.社会环境、行业环境、组织环境、岗位环境分析;
3.职业环境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四)职业发展决策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决策类型和决策的影响因素,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决策模式。引导学生将决策技能应用于学业规划、职业目标选择及职业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
1. 决策类型;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的影响因素;
2.决策相关理论及决策模型在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3.做出决策并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4.识别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问题解决技能;
5.识别决策过程中的消极思维,构建积极的自我对话。
教学形式与方法:专题辅导讲座(视频);自学课件;网络学堂自学。
主讲人:陶新华
第四讲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本讲学习,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教学目标:具体分析已确定职业和该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并学会通过各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