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理化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理化学(1学时)物理化学教研室
第五章 相平衡
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的概念,了解了解相律的推导、物理意义,掌握相律的用途;
2、理解克劳修斯一克拉贝龙方程的意义及其应用;
3、了解绘制相图的常用方法,能根据热分析法绘制出步冷曲线和实验数据画出相图;
4、能应用相律来说明相图中区、线及点的意义,并能根据相图来说明体系中不同过程中的所发生的相变化的情况(包括杠杆规则的使用)。 教学重点 1、相律的应用;
2、单组分系统的相图分析;
3、二组分系统的相图的绘制和相图的分析及其应用 。 教学难点 1、相律的推导和应用;
2、克劳修斯一克拉贝龙方程;
3、二组分系统相图的绘制和相图的分析及其应用;
4、三组分系统相图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传统的教学模式;
2、 辅导答疑:采用课后辅导和电子邮件形式;
3、 习题课和测验。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5.1 引言(学时)
§.2 多相系统平衡的一般条件(学时)
§.3相律(学时)
1、、§5.4 单组分平衡(学时)1、、§5.5 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学时)
1、 2、;3
§5.6 三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学时)
§5.7 二级相变(学时)
§5.1 引言
相平衡、热平衡和化学平衡是热力学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也是化学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其原因是相平衡研究对生产和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例如在化学研究和化学生产过程的分离操作中,而分离和提纯的原因:一是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纯净的原料,特别是对催化反应和聚合反应,若原料中含有某些杂质,就会使催化剂中毒等,二是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特别是有机反应,产物往往不是单一的所需产品,而是一个混合物,要获得纯净的产品,一定要经过适当的分离、提纯操作,而在物质分离提纯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变化过程,如蒸发、冷凝、升华、溶解、结晶和萃取等,这些过程及到不同相之间的物质传递。相平衡研究是选择分离方法、设计分离装置以及实现最佳操作的理论基础。除了分离以外,相平衡及其基本理论还广泛应用于冶金、材料科学、地质矿物学、晶体生长等学科中,对这些部门的科研和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章着重讨论各种相平衡体系所遵守的一个普遍规律----相律,以及各种基本类型的相图,具体分析体系的相平衡情况与温度、压力和组成等因素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其实际应用。
一、几个概念
1.相(phase)
体系内部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相。相与相之间在指定条件下有明显的界面,在界面上宏观性质的改变是飞跃式的。界面处体系的热力学性质是间断的.体系中相的总数称为相数,用 ( 表示。
(1) 气体,体系中无论有多少种气体,一般都可以达到分子水平的混合,只有一个气相。
(2) 液体,对于几种液态组分所组成的体系:按其互溶程度不同,可以是一相、两相、或三相(一般不超过三相),液体若可以相互溶解,即为一相;若互不相溶,出现分层现象,则每层液体为一相;同一体系中的液相最多可以同时并存三相。例1:在水中加少量的酚或在酚中加入少量的水,形成均匀的互溶体系为一相;例2:在水中加入与水等量的酚,摇振均匀,静置后还能分成两相,这两层的物理性质不相同,并在该两层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界面,用机械的方法可以将两相分开,每一层为一相,整个体系就是两相平衡体系;例3:如果例2中再与其蒸气达到平衡时,就为三相。
(3) 固体,一般有一种固体便有一个相。当化学成分不同时,就形成不同的相。两种固体粉末无论混合得多么均匀,仍是两个相(固体溶液除外,它是单相)。同一固体的颗粒与颗粒之间虽然存在明显的界面,但应同种固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所以计为一相。对于光学异构体的化合物的混合物,如左旋的酒石酸和右旋的酒石酸的混合物,由于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具有不同的旋光性,也属于不同的相,还有同一种固体的几种同素异晶体共存时,如a-SiO2和β-SiO2的混合物中,虽然其化学组成都是SiO2,化学性质也相同,但其固态晶型不同,其物理性质各异,所以是两种不同的固相。均匀的固态溶液被认为是一个相,比如合金,在固态溶液中粒子的分散程度和在液态溶液中是相似的,达到了分子程度的均匀混合,形成了“固溶体”。还有同一种固体的不同颗粒是一个相。
2.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定义:就是体系在不改变相的形态和数目时,可以独立变化的强度性质(T、P、C等)的最大数目,或者说,在不引起旧相的消失和新相的形成的前提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独立变动的强度性质称为自由度;能够维持系统原有的相数而可以独立改变的变量称为自由度,其变量数目为自由度数,用f 表示。
确定平衡体系的状态所必须的最少独立强度变量的数目称为自由度,用字母 f 表示。这些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