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实训》课程教学大纲.docx
《国际商务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BusinessInternship
学分:1
学时:总学时2周,其中实践64学时
先修课程:《综合英语》、《商务英语》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国际商务方向)
授课对象:英语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外国语学院
修读学期:短学期2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国际商务实训》是英语专业商务翻译方向的一门理论与技能应用到实践的综合课程,其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有关国际商务交流、翻译等知识应用到实践。
通过多种渠道联系相关单位为学生在学期末、暑期中提供实训的平台,使学生感性认识相关工作环境,锻炼国际商务交流、进出口贸易流程、跨境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涉外资源收集和编辑、涉外语言服务、涉外旅游、外宣活动等方面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相关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力,达到培育学生可持续性增长能力的目的。
课程目标1专业知识积累
加强国际商务交流专业知识积累,对国际商务交流常识有感性认识,从而为今后实际国际商务交流活动积累相关知识。
课程目标2专业能力应用
把课堂和平时所积累的有关国际商务交流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尤其是在短学期实训过程中通过认识性了解商务、翻译知识的应用,感受自身的不足。
课程目标3综合能力培养
国际交流无小事,需时刻提醒自己职业道德修养和能力的提升,坚决把握政治正确,树立文化自信。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新思想、新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4.1掌握经贸、商务沟通等跨学科知识,具有从事进出口实务与国际商务沟通的能力。
课程目标1、2
H
5.3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够清晰表达见解,进行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
课程目标3
H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有形贸易的基本知识、实务和技能。重点涉及:国际货物买卖的特点、国际贸易惯例的定义与性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术语的定义、作用、介绍《INCOTERMS2000》中的E组、F组、C组和D组13种贸易术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国际货款的收付、进出口商品的检验与检疫、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商订等等。
掌握有形贸易的基本知识。
了解进出口贸易基本流程。
2
面授
课程目标1、2、3
2
国际贸易惯例、理论、政策与法规,尤其是有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新规则等。
了解最新的国际惯例、理论、政策与法规
2
面授
课程目标1、2、3
合计
4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时
类型
对应课程目标
1
进出口贸易认识实习/跨境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涉外资源收集和编辑/涉外语言服务/涉外旅游/外宣活动
了解有形贸易十八个关键流程。
了解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流程、规范等。
了解涉外语言服务。
30
综合
课程目标1、2、3
2
进出口贸易认识实习/跨境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涉外资源收集和编辑/涉外语言服务/涉外旅游/外宣活动
了解有形贸易十八个关键流程。
了解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流程、规范等。
了解涉外语言服务。
30
综合
课程目标1、2、3
合计
60
四、课程教学方法
集中讲授、分散实习等方式。
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
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面授、实训表现、自主作业和实训组成,按百分制计分,其中实训考核成绩占60%、面授、实训表现占20%、自主作业成绩占20%。
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
序号
教学环节
课程目标1(分值)
课程目标2(分值)
课程目标3(分值)
合计
1
面授、实训表现
10
5
5
20
2
自主作业
5
10
5
20
3
实训
20
20
20
60
课程目标对应分值
35
35
30
100
(二)考核与评价标准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目标
表现
20%
过程性评价:实训前期集中面授、实训期检查
课程目标1、2、3
实训鉴定
80%
实训前讨论表现、实训期图片影像资料、实训作品设计、实训岗位初步认识、实训岗位评价等等信息和上交材料,评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课程目标1、2、3
六、教材与参考书
学生自行查找相关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