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会计学基础第六章文档.ppt

发布:2019-04-09约3.8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内部控制制度与财产清查 第三节 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一)财产清查的的概念 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盘点或核对,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2、实地盘存制度 (1)定义: 实地盘存制也称以存计销制,是指平时在账簿中只登记增加数,而不登记减少数,期末通过盘点实物,确定其结存额,并倒挤出本期发出数额。 2、实地盘存制度 实物的清查 实物清查的程序为: (1)盘点实物 (2)登记盘点情况报告表 库存现金的清查 方法:实地盘点 注意问题:出纳人员必须在场 步骤: (1)有两人以上在场,进行清查; (2)填写“现金盘点报告表” (3)对清查的结果,如果发生溢余或短缺,均应及时入 库,待查明原因后处理。 方法:通过核对“银行存款对账单” 注意问题:未达账项。若发生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举例(自选) 本章小结 内部控制是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企业在组织结构、职能分工、会计记录、资产保护、报告制度等环节组织控制 ,其中健全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尤为重要。 财产清查是运用实地盘点、技术推算发、查询法、对帐单等方法,确定实存数,并查明账面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以保证账实相符。 财产清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财产清查的盘存制度包括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 * 学习要点与要求: 主要讲述内部控制度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了解内 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及其检查和评价,掌握财产清查的 意义和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第一节 内部控制制度 (一)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保证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二)内部控制目标 基本目标: 具体目标: 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有助于管理层实现起经营目标; 保护单位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一)组织结构控制 (二)授权批准控制 (三)会计记录控制 (四)资产保全控制 (五)职工素质控制 (六)预算控制 (七)风险控制 建立岗位责任制; 对会计凭证进行编号; 举行复式记账和科学的凭证传递程序 总账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定额备用金制度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三、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 基本步骤: 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标准 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状况 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写出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报告 第二节 内部控制方法的应用 一、货币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一)管理和控制遵循的原则 (二)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 (一)存货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财产清查的意义 1、通过财产清查,可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并通过账实相对,确定账实相符程度,查明发生盈亏的原因及责任,及时调整账簿记录,做到账实相符,为编制会计报表奠定基础。 2、财产清查是检查财产内容管理控制制度是否有效的控制措施。 二、财产清查的程序 (一) 准备阶段 1、组织准备——成立清查小组 清查小组 领导 会计 保管人员 制定清查计划 实施财产清查 写出清查报告 二、财产清查的程序 2、业务准备 (1)会计部门的账簿资料准备 (2)物资保管部门的物资整理准备 (3)财产清查人员的清查量具准备 (二)实施阶段 (三)终结阶段 结合清查对象选用不同的清查方法: 实地盘点法 技术推算法 查询法 对账单法 清查结束,要填制“盘存单”并签字; 编制“账存实存对比表” 清查时,有关人员必须在场; 三、财产清查种类与盘存制度 (一)财产清查的分类 局部清查 定期清查 不定期清查 按财产清查的 时间分 全面清查 按财产清查的 对象和范围分 (二)盘存制度 1、永续盘存制度 (1)定义: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指对于财产物资的增加和减少,根据各种有关凭证在账簿中逐日逐笔进行登记,并随时结算出账面结存数额的一种方法。 250 250 10 10 25 25 150 350 10 15 35 500 10 50 出库 合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