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知识产权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_作用机理、现实阻碍与实践进路.pdf

发布:2025-03-29约2.63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75期)2025(1)

Journalof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知识产权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作用机理、

现实阻碍与实践进路

王志文,邓社民*

(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高质量

发展的关键举措。以科技创新激励为重点、资源配置优化为导向、产权价值转化为关键的

知识产权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加快农业产业全

链条优化升级和培育农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面对数字化转型中农业知识产权授权和

保护难度提高、“重保轻用”范式导致农业知识产权运用转化受阻、国际利益调整失衡下农

业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失位等现实阻碍,为实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充分涌流,实现法治引领下

动态化利益平衡格局的重塑是重中之重。具体实践进路应包括在数字化转型中有序更新

农业知识产权授权保护规则、在场景驱动中妥善疏解农业知识产权运用转化链条梗阻、在

主权博弈中扎实推进农业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革新。

关键词农业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农业强国;法治引领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456(2025)01⁃0157⁃11

DOI编码:10.13300/ki.hnwkxb.2025.01.014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系统总结和未来展望,党中央关于农

业新质生产力的深刻论述,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式创新,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

所产生的最新成果。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凝结了党引领推动农业农村全方位现代化建设的深邃

洞见,不仅为新时代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指引,还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勾勒出清晰的战

略蓝图。

[2]

切实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尽管既有研究

[3⁃5]

已从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甚至哲学等多个学科视角对这一议题展开积极探索,但在法治领域,尤其

是从与农业科技创新的创造过程、结果取得、运用转化紧密相关的知识产权角度,探讨如何有效赋能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研究仍然不足。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

[6]

创新,就是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鉴于农业新质生产力与知识产权高度耦合,厘清知识产权

在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机理、现实阻碍与实践进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知识产权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理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由科技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2]

生产力发展路径,符合农业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作为农业领域内对创造性智力成

[7]

果和个性化标识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农业知识产权因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为农业科

[8]

技活动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系统、规范、实用的持续支撑。因此,以知识产权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

收稿日期:2024⁃06⁃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