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知识产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pdf

发布:2024-12-23约2.26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知识产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

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彭学龙黄术

内容提要: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与知识产权天

然契合、紧密关联。知识产权以激励科技自主创新和经济繁荣为目标动力,是推动新质生

产力发展无可替代的保障机制。为有效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护航现代化经济体系行稳致

远,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应秉持“保护创新”的轴心观,与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合,进一步健

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的产权制度、优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及运用机制,聚力培养

“融合跨界”的知识产权高端创新型人才队伍。

关 键 词: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理论逻辑实践进路

引言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

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

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①由此,“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首次进入大众视

野。次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强调,“整合科技创

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②,为东北地区产业

作者简介:彭学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全面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构建研究”(23ZD161);广西哲学社会科学

规划研究课题“RCEP背景下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协调保护与合作研究”(22BFX001)。

①《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载《人民日报》2023年9月10日,第1版。

②《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载《人民日报》2023年9月9日,第1版。

.44.

知识产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全面振兴提供科学指引。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

体学习时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

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③随后,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

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

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背景下,就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治理难题提出的新概

念、新思想、新理论。其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社会生产力跃升提供切实可行的科

学指南,更对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可见,新质生产力概念自提出伊始,就备受学界关注。既有文献研究可以归纳为两大部

分:一是理论层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等学科视角探讨新质生产力的思想渊源、

内涵要素、时代背景和战略价值等内容;二是应用层面,从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视角廓

清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升级、资源配置、经济增长、共同富裕、体制改革等内容的相互作用

及实践要求。新质生产力既是强国建设的实践指引,又承载着未来法治的殷切期许。这就

迫切需要从法律视角探讨新质生产力对社会主义法治提出的新需求。知识产权是哲学社会

科学中重要而特别的领域,是法律、经济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交叉性学科。⑤知识产权在推动

社会生产力变革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有鉴于此,本文初步探讨和阐释新质生产力与

知识产权的内在联系,重点分析知识产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应对策

略,致力于探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的法理逻辑与实践进路。

一、新质生产力与知识产权的有机耦合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生成与核心要素

生产力是社会制度变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根植于经

典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凝练自历次工业科技革命与国际格局演变的精粹经验,立足

于我国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从语义观之,新质生产力的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