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ppt
SQLSERVER实用教程(第3版)
第1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1数据库基本概念1.2数据库设计1.3数据库应用系统1.4SQLServer环境
1.1数据库基本概念1.1.1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1.数据库数据库(DB)是寄存数据的仓库,只不过这些数据存在一定的关联,并按一定的格式寄存在计算机上。从广义上讲,数据不仅包括数字,还包括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例如,把一种学校的学生、课程、学生成绩等数据有序地组织并寄存在计算机内,就可以构成一种数据库。因此,数据库是由某些持久的互相关联数据的集合构成,并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寄存在计算机的存储介质中。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管理数据库的系统,它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数据。DBMS应提供如下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可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2)数据操纵功能:可对数据库表进行基本操作,如插入、删除、修改、查询等。(3)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功能:保证顾客输入的数据应满足对应的约束条件。(4)数据库的安全保护功能:保证只有赋予权限的顾客才能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5)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功能:使多种应用程序可在同一时刻并发地访问数据库的数据。
1.1.1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6)数据库系统的故障恢复功能:使数据库运行出现故障时进行数据库恢复,以保证数据库可靠运行。(7)在网络环境下访问数据库的功能。(8)以便、有效地存取数据库信息的接口和工具。编程人员通过程序开发工具与数据库的接口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管理员(DBA,DataBaseAdministrator)通过提供的工具对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操作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加上支撑它们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与数据库有关的人员一起构成了一种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如图1.1所示描述了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1.1.2关系模型(1)层次模型:以树形层次构造组织数据。如图1.2所示为某学校按层次模型组织的数据示例。图1.2按层次模型组织的数据示例
1.1.2关系模型(2)网状模型:每一种数据用一种节点表达,每个节点与其他节点均有联络,这样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节点就构成了一种复杂的网络。如图1.3所示为按网状模型组织的数据示例。图1.3按网状模型组织的数据示例(3)关系模型:以二维表格(关系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库中的数据。
1.1.2关系模型例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所波及的“学生”、“课程”和“成绩”三个表中,“学生”表波及的重要信息有: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专业、总学分、备注;“课程”表波及的重要信息有:课程号、课程名、开课学期、课时和学分;“成绩”表波及的重要信息有:学号、课程号和成绩。如表1.1、表1.2和表1.3所示分别描述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学生”、“课程”和“成绩”三个表的部分数据。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专业总学分备注081101王林男计算燕女计算一帆男计算机52已提前修完一门课081202王林男通信工程40有一门课不及格,待补考081204马琳琳女通信工程42表1.1“学生”表
1.1.2关系模型课程号课程名开课学期学时学分0101计算机基序设计与语散数学4684学号课程号成绩学号课程号成绩08110110180081108101850811011027808110810264081101206760811082068708110310162081202101650811031027008120410191表1.3“成绩”表表1.2“课程”表home
1.2数据库设计1.2.1概念构造设计假如用矩形框表达实体集,用带半圆的矩形框表达属性,用线段连接实体集与属性,当一种属性或属性组合指定为主码时,在实体集与属性的连接线上标识一斜线,则可以用如图1.4所示形式描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的实体集及每个实体集波及的属性。图1.4“学生”和“课程”实体集属性的描述
1.2.1概念构造设计两个实体集A和B之间的联络也许是如下三种状况之一:1.一对一的联络(1∶1)A中的一种实体至多与B中的一种实体相联络,B中的一种实体也至多与A中的一种实体相联络。例如,“班级”与“正班长”这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络是一对一的联络,由于一种班只有一种正班长,反过来,一种正班长只属于一种班。“班级”与“正班长”两个实体集的E-R模型如图1.5所示。图1.5“班级”与“正班长”实体集E-R模型
1.2.1概念构造设计2.一对多的联络(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