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37个人收入的分配N137个人收入的分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情景再现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幕真实的场景。农民甲:队长,我寻思承包几亩地,我兄弟几个有的是力气,人也勤快,咱多劳多得,这咋不行呢? 农民乙:是呀!队长,像我这样累死累活地干,队里分配给我的粮食和好吃懒做的二棍子一样多,这不是鼓励偷懒吗?都这样懒下去,这日子咋过呀? 队长:好!我今儿个就牵了这个头,分!虽说也是国家的,但人有不同,按劳取酬,天经地义。要过好日子,非这样不行! * *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内涵: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施范围 分配依据 分配内容 分配原则 2.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现实意义: A.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B.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如:知识、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等 现实意义: A.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1.收入分配公平 平均主义 ? ≠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1)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重要举措 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节约和财富增加 效率 公平 物质前提 保 证 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3)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模拟分配” 假设我们班在刚刚结束的校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同时被评为文明班级,学校为此给予我们班1万元的奖金。你觉得这笔钱怎样分配才是合理的?(注:其中运动员15人,宣传和拉拉队员15人,后勤服务人员10人,普通观众10人) 公平 效率 ? 内在一致性 “模拟分配” 假设我们班在刚刚结束的校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同时被评为文明班级,学校为此给予我们班1万元的奖金。你觉得这笔钱怎样分配才是合理的?(注:其中运动员15人,宣传和拉拉队员15人,后勤服务人员10人,普通观众10人) 9.8% 17175元 8.5% 5153元 30.1% 224846亿 9.8% 59515亿 8.7% 335353亿 2009年 10.4% 11759元 7.4% 3587元 24% 109870亿 21.9% 37636亿 10.7% 209407亿 2006年 增幅 数额 增幅 数额 增幅 总额 增幅 总额 增幅 总额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 税收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 2006年、2007年国家统计数据 注:按2009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 总收入:770元 房租:50元(4个人合租了一间很狭窄的房间)?? 管理费:20元(街道收的,包括10元钱的赞住费) 餐费:140元(早饭1元,中饭4元,管饱不管好的那种) 日用:30元(包括油、盐、纸) 买烟:20元(2元一包的那种,3天抽一包) 通讯费:17元(打电话给家里,没有手机) 交通费:3元(日常交通基本靠走) 给儿子生活费:200元(儿子在县里读高中) 给老婆买衣服:20元(地摊上买的,半年没给她买新衣服了,心里很愧疚) 寄回家:150元(存起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