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工艺实验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一 电火花成型模具型腔加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火花机床的型号、规格、性能、结构及组成;
2.了解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原理、特点和使用规则、维护和调整方法;
3.学习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的操作方法;
4.学习工件定位、装夹、找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简称EDM是把工具电极与工件浸在电介质溶液(工作液)中,并在其间施加脉冲电,与件距离,,产生火花放电在电火花放电时,火花通道中瞬时将产生大量的热,使件表面的金属局部熔化,甚至气化蒸发而被电蚀下来,这时工件的金属表面形成了微的凹坑。局部气化和熔化的金属在爆炸力的作用下,将被抛工作液中迅速冷却,并凝固成微小的金属颗粒,在工作液的冲刷下,金属颗粒会离开火花放电区。一次火花放电后,介质绝缘强度恢复,等待下一次放电。经过不断地火花放电,工件表面的金属将会不断地被蚀除,则在工表复制出工具电极的形状,从而达到成型加工的目的。为原理图。
图1 电火花成形加工原理场地条件电机床的使用规则及维护保养方法加工的安全技术规程A、工件在压装前应按基准面找正与工作台平行;
B、用M8的螺钉固定电极,并装夹在主轴头的夹具上。然后用千分表(或百分表)以电极的上端面和侧面为基准,校正电极与工件表面的垂直度,电极与模腔的相对位置找正,利用机床对刀档,并用电极前锥度找正各孔。方法是将工件平放在工作台上,利用机床的撞刀保护(接触感知)功能,采用复位法找正、对刀,将工具电极对入预加工孔,从而对正工件和工具电极;
C、检查工具电极与工件是否都已校正和固定好,然后启动工作液泵,使工作液液面高于工件加工表面50~100cm;
D、开始加工,并记录加工工艺参数、加工时间等。加工时,随时检查加工深度、电极损耗、加工状况、如发现问题,随时调整,加工至一定深度后,根据要求的间隙、刃口高度、斜度及电极损耗等情况,可参考表1转换电规准。加工任何模具型腔时,它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都应达到图纸要求,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电极材料、工件材料和不同的电极损耗来选择电规准。
表1 电规准参数参考值
脉宽/us
脉间/us
管子数 加工电流/A 空载电压/V 间隙电压/V 加工极性(±) 单边平动量/mm 累计加工深度/mm 加工
时间 400 100 4 8 100 40 - 0.1 23 60 120 40 4 4 100 40 - 0.17 23.5 30 32 40 8 1 100 20~30 + 0.27 23.8 30 2 40 8 0.5 100 20~30 + 0.30 24 60 3、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上机操作。了解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加工零件的过程。
4、零件检查。零件加工完后,应按图纸仔细检查零件是否符合图样要求。
五、实验前准备工作
1、预习本实验指导书。
2、复习教材中的有关章节。
六、实验中注意事项
1、由于电火花成形机使用煤油作为工作液,必须注意防火。
2、工作场地不许有易燃物质。
3、机内出现异味要立即停机。
4、没有得到教师同意,不允许私自操作机床。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测量工件的各个尺寸,画出工件图,并将测得尺寸标注在工件图上。
2、分析电火花加工表面与电规准参数的关系。
3、根据下图的型腔尺寸设计电极,并编制其加工工艺。
实验二 电火花线切割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了解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功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加工中工艺参数的选择常用功能代码的用法学会代码的手工编程学会工件装夹及找正方法场地条件设备条件电火花机床材料为为?0.18mm),工件电极尺寸规格约为的钢为?0.18mm,单面放电间隙为0.01mm,按下述步骤编写凸模、凹模程序:
图1 零件图 图2 凹模钼丝中心轨迹
(1)编制凹模程序
确定统一坐标系,一般取图形的对称轴为直角坐标系,以便根据对称关系确定其余象限的坐标点;
确定补偿距离或补偿量;
确定电极丝中心轨迹曲线,如图2所示,方法参见教材p144图3—49;
按切割路径编写程序。
3.学习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编程规则,掌握ISO编程方法。
N 1 : G01 X -8.660 Y 5.000
N 2 : G02 X -6.428 Y 7.660 R10
N 3 : G01 X -8.973 Y 10.694
N 4 : G02 X-4.492 Y 12.340 R12.5
N 5 : G01 X = -3.420 Y = 9.397
N 6 : G02 X = -0.000 Y = 10.000 R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