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仪器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doc

发布:2016-12-29约6.46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言 仪器制造工艺学是测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为适应专业改革需要而重新构建的课程,有机地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机床夹具设计和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材料学等几门传统的专业课融合为一体,形成以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在内容体系的安排上,将工艺、机床、夹具、刀具、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 本实验指导书就是配合仪器制造工艺学的理论教学而编写的,共安排了8学时的实验,其中实验一、二和三为必开实验,实验四为选开实验。通过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实验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目 录 实验一 车刀角度测量实验 ……………………………………………1 实验二 碳钢热处理实验………………………………………………5 实验三 特种加工实验…………………………………………………12 实验四 组合夹具实验…………………………………………………15 实验一 车刀角度测量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车刀量角台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掌握车刀几何角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3加深对车刀各几何角度、各参考平面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二、 实验仪器及刀具 仪器: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 车刀:45、93度车刀若干把 三、 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的构造 图1.1所示,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主要由底盘1、平台3、立柱7、测量片5、扇形盘6、10等组成。底盘1为圆盘形,在零度线左右方向各有1000角度,用于测量车刀的主偏角和副偏角,通过底盘指针2读出角度值;平台3可绕底盘中心在零刻线左右1000范围内转动; 图1.1 量角台的构造 定位块4可在平台上平行滑动,作为车刀的基准;测量片5,如图1-2所示,有主平面(大平面)、底平面、侧平面三个成正交的平面组成,在测量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可分别用以代表剖面、基面、切削平面等。大扇形刻度盘6上有正副450的刻度,用于测量前角、后角、刃倾角,通过测量片5的指针指出角度值;立柱7上制有螺纹,旋转升降螺母8就可以调整测量片相对车刀的位置。 四、实验内容 1利用车刀量角台分别测量λs = 00 、λs 00的直头外圆车刀的几何角度: 要求学生测量κr、κr'、λs、γo、αo 、等 图1.2 测量片 共6个基本角度。 2记录测得的数据,并计算出刀尖角ε和楔角β。 五、 实验方法 1 根据车刀辅助平面及几何参数的定义,首先确定辅助平面的位置,在按着几何角度的定义测出几何角度。 2 通过测量片的测量面与车刀刀刃、刀面的贴合(重合)使指针指出所测的各几何角度。 六、 实验步骤 1 首先进行测量前的调整:调整量角台使平台、大扇形刻度盘和小扇形刻度盘指针全部指零,使定位块侧面与测量片的大平面垂直,这样就可以认为: 主平面垂直于平台平面,且垂直于平台对称线。 底平面平行于平台平面。 侧平面垂直于平台平面,且平行于平面对称线。 2 测量前的准备:把车刀侧面紧靠在定位块的侧面上,使车刀能和定位块一起在平台平面上平行移动,并且可使车刀在定位块的侧面上滑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平面坐标,可以使车刀置于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 3 测量车刀的主(副)偏角 根据定义:主(副)刀刃在基面的与走刀方向夹角。 确定走刀方向:由于规定走刀方向与刀具轴线垂直,在量角台上即垂直于零度线,故可以把主平面上平行于平台平面的直线作为走刀方向,其与主(副)刀刃在基面的投影有一夹角,即为主(副)偏角。 测量方法:顺(逆)时针旋转平台,使主刀刃与主平面贴合。如图1-3所示,即主(副)刀刃在基面的投影与走刀方向重合,平台在底盘上所旋转的角度,即底盘指针在底盘刻度盘上所指的刻度值为主(副)偏角κr(κr')的角度值。 4 测量车刀刃倾角(λs) (1)根据定义:主刀刃和基面的夹角。 (2)确定主切削平面:主切削平面是过主刀刃与主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在测量车刀的主偏角时,主刀刃与主平面重合,就使主平面可以近似地看作主切削平面(只有当λs =0时,与主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才包含主刀刃),当测量片指针指零时底平面可作为基面。这样就形成了在主切削平面内,基面与主刀刃的夹角,即刃倾角。 (3)测量方法:旋转测量片,即旋转底平面(基面)使其与主刀刃重合。如图1.4所示,测量片指针所指刻度值为刃倾角。 5 测量车刀主剖面内的前角γo 和后角αo 根据定义:主前角是指在主剖面内,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主后角是指在主剖面内后刀面与主切削平面的夹角。 确定主剖面:主剖面是过主刀刃一点,垂直于主刀刃在基面的投影。 在测量主偏角时,主刀刃在基面的投影与主平面重合(平行),如果使主刀刃在基面的投影相对于主平面旋转900,则主刀刃在基面的投影与主平面垂直,即可把主平面看作主剖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