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豆高效施肥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1-25约2.1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B2301/TXXXX—XXXX

2

大豆高效施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寒区大豆高效施肥技术的土样采集与测定、土壤肥力等级判定、施肥原则和施肥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哈尔滨市大豆种植区大豆合理施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419含氨基酸叶面肥料

GB/T17420微量元素叶面肥料

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1121.1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1121.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3694东北黑土区旱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规程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25有机肥料

NY/T884生物有机肥

DB23/T1986耕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

4.1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

整地施肥前,在上茬作物两垄中间位置,以“梅花形”5点进行耕层0cm~20cm土壤样品的采集,然后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和贮存,样品处理与贮存的方法应按照NY/T1121.1中的规定执行。

4.2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测定采集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应按照NY/T1121.6中的规定执行。

5土壤肥力等级判定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5%为低肥力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2.5~4.0%为中肥力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4.0%为高肥力土壤。

DB2301/TXXXX—XXXX

3

6施肥原则

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施肥。底肥、种肥与叶面追肥相融合,有机与无机相结合,氮、磷、钾肥配施,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做到科学施肥。

7施肥技术

7.1有机肥

有机肥结合上茬作物秋整地均匀施入耕层土壤,深度达到35cm以上,施用量15t/hm2~30t/hm2。有机肥应符合NY/T525中的规定执行。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的地块适当增加用量。秋整地应按照NY/T3694和DB23/T1986中的规定执行。

7.2化肥

7.2.1施肥量

根据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划分的土壤低中高肥力标准合理施肥。低肥力地块,大豆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00kg~120kg、氯化钾80kg~100kg、尿素50kg~70kg;中肥力地块大豆每公顷施磷酸二铵80kg~100kg、硫酸钾60kg~80kg、尿素30kg~50kg;高肥力地块大豆每公顷施60kg~80kg、氯化钾40kg~60kg、尿素10kg~30kg。如果采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施肥量一般增加10%~15%。大豆对锌非常敏感,长期施磷肥的地区,由于磷和锌的拮抗作用,易诱发缺锌,应给予补充。当土壤中有效锌含量低于0.74mg/kg时,建议施用硫酸锌15kg/hm2~30kg/hm2。化肥应按照NY/T496中的规定执行。

7.2.2施肥方式

化肥采取分层测深施肥。将70%的肥料施入种下10cm~12cm,30%的肥料施入种下4

cm~5cm处,积温较低冷凉地区,适当减少下层施肥比例。如果土壤肥力较低且大豆长势不强,分别在苗期和花期进行追肥。苗期追肥是结合第一次中耕,一般在苗期到花期之间,追施75kg/hm2~85kg/hm2尿素;花期追肥一般在中耕除草后,对于大垄栽培,可以在垄侧开沟,深度在5cm~8cm,把尿素100kg/hm2~125kg/hm2施入沟中,条施后进行盖土,以减少肥料的损失。化肥应按照NY/T496中的规定执行。

7.3.生物肥

在大豆播种前12h内用根瘤菌剂拌种,每kg种子用菌剂量50ml~100ml,与种子混拌均匀后阴干。生物肥应按照GB20287和NY/T884中的规定执行。

7.4叶面肥

根据大豆生育时期、营养特性和营养状态进行2~3次叶面追肥,且每次喷施需要间隔7d~10d,喷施叶面肥时应以叶背为主,叶面为辅。一般苗期喷施氨基酸叶面肥、适量的含氮叶面肥(尿素7.5kg/hm2~11.2kg/hm2);初花期、结荚始期和鼓粒始期喷施磷酸二氢钾(1.12kg/hm2

~2.25kg/hm2)、钼酸铵溶液(150g/hm2~225g/hm2)、硼酸或硼砂(1.5kg/hm2)溶液,增花

~

保荚促粒重,促进大豆单产提高。叶面肥应该按照GB/T17419、GB/T17420和NY/T496中的规定执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