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山核桃-鲜食春大豆-夏大豆”高效立体种植技术规程》编制说明.pdf
《“薄壳山核桃-鲜食春大豆-夏大豆”高效立体种植技术
规程》标准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的内容包括:
一、工作简况,包括目的意义、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
过程、标准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员信息及分工内容等;
薄壳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其坚果有很高食用保健价值,其中
约81%为不饱和脂肪酸,为高档食用油,是我省唯一适宜大规模发展的木本油料
树种,目前栽培面积达20多万亩,苏北、淮北、江淮地区80万亩薄壳山核桃产业
集聚带初步形成,已成为很多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薄
壳山核桃为高大乔木,行距要求8-10米以上,树冠形成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因
此,行间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土地发展林下经济。林下/大豆套种是增加林下经济
效益的有效举措,大豆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地表可防止水土
流失和杂草生长,大豆的固氮作用和秸秆还田又可改良土壤并利于林木生长。即
高效利用土地,提高生态效益,又为增豆提供有效模式。
为了满足林下经济发展和大豆生产的需求,在我省实施“薄壳山核桃-鲜食
春大豆-夏大豆”高效立体种植技术规程”的制订,有利于全面推进我省薄壳山
核桃林下大豆生产的规范化进程,有利于推动我省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我省大
豆市场竞争力。《薄壳山核桃-鲜食春大豆-夏大豆”高效立体种植技术规程》团体
标准项目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根据《江苏省园艺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
江苏省园艺学会组织专家对标准项目进行立项评审,2024年10月29日批准立
项,《薄壳山核桃-鲜食春大豆-夏大豆”高效立体种植技术规程》在我省开展农
业团体标准制订工作。标准主要起草人有崔晓艳、朱海军、顾和平、彭干、赵红、
何浩、张启强、陈新,其中崔晓艳起草了该标准的草案,并协同其他人员完善标
准内容。
二、确定江苏省园艺学会团体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如技术指标、
参数、公式、性能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
统计数据),修订江苏省园艺学会团体标准时,应增加新、旧标准的
对比;
本标准规定了“薄壳山核桃-鲜食春大豆-夏大豆”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的产
地环境、种植模式、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
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中的主要技术指标由标准制定团队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获取相关试验
数据。(1)通过薄壳山核桃林下大豆品种比较试验,获取品种的特征特性等数据。
(2)通过薄壳山核桃林下大豆周年栽培试验,获取栽培密度、播期、施肥、病
虫害防治等技术参数。
本标准通过研制集成“薄壳山核桃-鲜食春大豆-夏大豆”高效立体种植技术
规程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
管理、收获及生产管理等关键技术,对实现薄壳山核桃林下大豆的标准化生产将
起到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
三、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
的经济效果,推广实施建议;
本标准前期在盱眙县薄壳山核桃种植基地开展了100亩以上的林下鲜食春
大豆-夏大豆种植,集成品种、轻简化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一套技术体系。
薄壳山核桃/大豆复合种植示范林4年形成基本树形,进入挂果初期,亩产
量可达50斤以上,95亩示范林年产量6000斤干果,按照当前价格30元/斤,年
产值达18万元;大豆按春鲜-夏干籽粒两季收获,每亩生产春季鲜食大豆700公
斤,按4元/公斤算,每亩生产夏季干籽粒大豆160公斤,按6元/公斤算,年大
豆每亩收益3760元(不加政府补贴)。
通过本项目实施,为丘陵山地和平原低洼地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对于盘活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林下大豆高效复合种植,以点带面实现当地乡村
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高效复合种植过程中,可吸
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四、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及水平的简要说明;
在全国农业食品标准公共服务平台(/fx/fmoa/tsLib),
输入“薄核山核桃、大豆”或“林下鲜食春大豆夏大豆”等关键词,均未查
阅到相关的标准,因此我国尚无“薄壳山核桃-鲜食春大豆-夏大豆”高效立体种
植技术的标准。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和依据,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
在本标准预研、征求意见环节未产生重大分歧意见。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