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薄壳山核桃营造林技术规程-安徽造林经营网.doc

发布:2017-03-03约3.29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薄壳山核桃营造林技术规程(试行)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我省薄壳山核桃生产经营、栽培总体要求,以及果用林、材果兼用林、园林绿化林营造的造林地、苗木要求和栽培及其管理技术等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我省以果用、材果兼用及园林绿化为目的的薄壳山核桃的栽培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LY/T 1557-2000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NY/T 496-2002 肥料合理施用准则(通则) GB/T 18407.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薄壳山核桃 拉丁名为 Carya illinoensis,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 3.2 薄壳山核桃良种 指通过国家或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适宜我省以干果生产或果材兼用栽培的优良薄壳山核桃品种。 3.3 适宜生长区范围 全省范围内均适合薄壳山核桃生产和生长,但在淮北暖温带气候区域栽培应尽可能选用耐寒品种。 3.4 主干疏层形和开心形 主干疏层形树以主干为中心, 主枝10~15个,3~5层, 第一层有主枝4~5个, 第二至第五层各有主枝2~3个, 各主枝保留侧枝1~3个,各层之间距离2~3m,结果枝组分布于主枝的两侧。 开心形树有主枝3~4 个,相邻或邻近排列于主干上, 没有明显分层,每主枝有侧枝2个左右, 结果枝组均匀分布于主侧枝的四周。 4、栽培总体要求 4.1 土壤条件 4.1.1 土层厚H值为8.0,中性土最好选择坡度5℃以下的山腰、山脚、凹地。×6m;最终密度为6m×10m或8m×6m、5m×12m。 挖穴 按株行距定点开穴,规格100cm×100cm×100cm;定植时,根据土壤条件,每穴可施20~30kg腐熟农家肥作底肥,并将表土入穴。 栽植时间 以早春为宜,具体时间视土壤墒情决定。 6.5.5 植苗 植苗时,将表土回填好,扶正苗木,让根系舒展,且苗根不能与基肥直接接触,分层回填土并踩实,并将嫁接苗嫁接口露出土面。栽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栽后覆盖 植苗后,灌足水份或待降雨充分后,用1平方米地膜覆盖于根际,并在地膜上覆盖厚达2cm土壤、压实;或在苗木根际四周,放置一些稻草等覆盖物并压上1cm土壤,以利于保温、保湿、防止杂草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幼树定干整形 6.6.1 定干 定植当年不做任何修剪,只将主干扶直,并保护好顶芽。待春季发芽后,顶芽向上直立生长,将其作为中心干。一般定干高度在0.8m~1.0m左右。 6.6.2 整形 幼树的整形一般不宜过多修剪,可采用摘心法,促发分枝,并通过修剪,对选留的主枝、侧枝,采用撑、拉、绑、刻的方法,形成合理树体结构,多为主干疏层形和开心形。 结果树修剪 应适度短截、回缩骨干枝和结果枝组,控制树冠的横向扩展,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剪除徒长枝、交叉枝、病虫枝和细弱枝、过密枝、重叠枝;对部分着生位置适宜的内膛小枝适当短截更新,充实内膛,防止内膛空虚。 果实的采收和处理 6.8.1 采收时间 果实少数外果皮开裂,即可采摘。 6.8.2 采收方法 以震动法采收为宜,也可使其自然脱落收集。 7、材果兼用林营造 7.1 造林地的选择 以路旁、沟边、村边和宅旁等“四旁”地段,以及农田防护林、农林间作等土地为主,并可适量连片栽培。 7.2 苗木 采用主干明显、直立,材性较好的嫁接苗或实生苗进行造林。 7.2.1 实生苗木质量 选用实生的Ⅰ、Ⅱ级合格苗木造林,薄壳山核桃实生苗分级标准参见,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规程(试行)。在四旁或农田林网以及农林复合经营中,鼓励采用薄壳山核桃大苗造林,大苗造林要带宿土进行。 7.3 造林 整地、植苗技术参见前节果用林6.5 。 7.3.1 密度 材果兼用林四旁种植的密度为4m×5m、5m×5m,如是单行株距为4m,种植穴规格为1×1.0m×1.0m;用大,规格为1.2×1.2m×1.2m。—2002的规定执行。 8.2.1 肥料种类 以有机肥为主,辅助以化肥。基肥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进行,追肥以速效化肥进行。 8.2.1.1幼树施肥 栽植后第1年,不施肥。第2年以后逐年施入肥料。每年施3次:第1次3月下旬~~~~~~~~~~ kg,6~~~~~ 附录 (资料性附录) 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附录一:薄壳山核桃主要虫害及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