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草原》第二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统编版·五四制)[001].docx
第1课《草原》第二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统编版·五四制)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二课时为核心,围绕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的生活,设计以下教学思路:
1.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草原的景色和牧民生活的描绘,为新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2.精讲课文,分析草原的景色描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草原的壮美。
3.深入探讨牧民生活,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的特色,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4.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总结本课时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课时做好铺垫。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草原》一文,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表达草原景色和牧民生活的能力,提升语言理解和鉴赏水平。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培养其观察、比较、推断等思维能力,提高文学鉴赏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了解草原文化和民族特色,增强对中华多元文化的认识,培养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
4.审美鉴赏与创造:激发学生对草原美景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草原》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②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正确书写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③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①深刻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模仿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②掌握课文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通过草原景色和牧民生活所传达的深层次情感和哲理。
③结合课文内容,探讨草原生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以便于跟随教学进度阅读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草原风光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民族风情介绍,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直观感受。
3.教学工具:准备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以便展示教学资源和进行课堂互动。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座位,确保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同时保持教室整洁、安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老舍先生的《草原》,欣赏了那辽阔无垠的草原风光,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文章。请大家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对了,我们学习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的热情好客。那么,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地探究草原的魅力。
2.回顾旧知
(1)请同学们翻开教材,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草原》的第一段。请大家齐读一遍,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2)刚才同学们读得很好,那么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认为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表现草原的美丽和辽阔?
3.新课内容探究
(1)草原的美丽景色
①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二段,思考:作者在描述草原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学生分享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草原的景色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③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草原的美丽景色,可以模仿作者的修辞手法。
(2)牧民的热情好客
①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文的第三段,请大家默读这一段,思考:作者在描写牧民生活时,表达了哪些情感?
②学生分享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作者通过描述牧民的真诚、热情和友好,表达了对草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牧民的热情好客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
(3)全文侧重点探究
①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三个部分,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全文的侧重点是什么?
②学生分享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全文的侧重点是通过对草原景色和牧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作者对草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③请同学们结合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草原的特点和牧民的生活。
4.课堂互动
(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草原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②你认为草原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③你如何看待环保问题,如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5.总结与拓展
(1)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的生活,感受到了草原文化的魅力。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传承和弘扬草原文化。
(2)拓展:请大家课下收集一些关于草原的资料,如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民族文化等,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