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ppt
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第一单元单元主题阅读[厦门十一中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分)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4-15页第1-5题点拨: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子子孙孙慢慢远离故乡,去到世界各地,不敢确定他们是否还能想起故乡的食物、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习俗,这个问句隐含了作者的担忧。D项表述有误,故选D。123452.初读本文后,小语认为以《三月三,荠菜胜灵丹》为标题不妥,过度赞誉荠菜,小文却认为这个标题很好,因为荠菜很有价值。小文从文本第②—⑤段中筛选出了四个理据: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采集不易,尤显珍贵;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请你帮他补充完整。(3分)挖荠菜时汇聚点滴欢乐象征生命的阳气和热力承载节日欢乐12345C“一阳来复”“不堪食用”等词本来是文言的表达,这些词的使用,能体现文章文白相间的语言风格,同时“花开三月三”出自王磐的《野菜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引用也能让文章更典雅,从而让文章有“文雅”的特点。“田头地脑”“毛壳子鸡蛋”等方言俗语的融入,显得生动活泼,让文章读来有“接地气”之感。所以,这篇文章既“雅得诗意”,又“土得可爱”123454.小语认为本文开头和结尾都提及“二胡”“五行健身操”是作者的匠心之举,小文却觉得不如删去。请你从内容、结构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看法。(4分)答案:内容上,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代表一批老去的人,与“地菜”这一在人们视野中逐渐淡去的事物相映照。在开头和结尾反复提及,突出了作者对在这个“除旧布新”的时代美好传统习俗逐渐淡去的担忧与伤感。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123455.[思维能力]小语建议编者将这篇文章也选入第一单元,小文则认为不妥。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下面的单元导语和单元篇目,发表你的观点。(6分)12345单元导语: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单元篇目:①《社戏》鲁迅②《回延安》贺敬之③《安塞腰鼓》刘成章④《灯笼》吴伯箫12345答案:示例:我认为这篇文章可以选入第一单元。本文以地菜为对象,写了老家正月挖地菜、吃地菜的习俗,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民俗风情画卷”(跟民俗相关)。本单元重在展现各地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习俗,阅读课文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所写之地的怀念以及对其风土人情、民俗风尚的深情眷恋,和此文一样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12345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