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申报书.docx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项目化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申报书
一、研究背景(问题和原因分析);二、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三、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四、主要研究方法;五、研究详细计划。(请逐项填写,可另加附页,限4000字以内)
?
一、研究背景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设计、布置、批改等做出相应的规定,指出“要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教育改革越发重视学生全面、长远发展,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育部于2021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并且在作业总量、作业时间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减负增效成为一线教师最主要的研究任务。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作业自身价值的发挥,部分教师仍存在唯分数论的思想,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导致作业设计质量较低,效果不理想。学生存在被动、机械、公式化完成作业的现象,感受不到学习语文、完成作业的乐趣,长此以往,形式化单一化的作业会逐渐消磨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学习热情下降。教师为了使学生加深记忆,加大作业量,“一刀切”“齐步走”等模式的作业普遍存在,此外,教师作业设计往往倾向于练习巩固、提升拓展类型的书面作业,语文具有极强的综合新和人文性,内容丰富,内涵深远,但在实际教学中作业设计仍以书面为主。作业类型单一乏味,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窄化了知识吸收和能力发展的范围。
从整体上来看,小学语文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无效甚至负效的作业设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语文作业在践行双减政策、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通过改善教师的作业观,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双减政策的落实,“作业”被赋予更深广的内涵,将作业与先进教学理念、学习模式相结合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理论出发,探索提高作业质量、实现减负增效的路径。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有一些先进的作业设计方式,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启示作用。外国的教育研究者抛开了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作业形式非常新颖,有创意。例如在美国,设计多种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并运用新知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巩固。美国教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做出了不同需要的设计,也从学生对知识不同接受水平为出发去设计作业,充分考虑到了每个学生的需求。在日本,学生在低学段几乎没有书面课后作业,回到家中几乎是以看漫画书为主。还有更为新奇的的课后作业是要求每个学生“和3个以上的同学一起玩”,放学后孩子们赶紧成群结队,按作业要求到约定的地点玩耍。在加拿大,学校要求的课后作业原则上要在学校完成,不占用在家的时间。即使有时课后作业多一点,那也仅仅是如阅读、手工操作之类的非书写作业。国外的作业改革尝试从未终止,启示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体系。
(二)国内相关研究
薛福老师在《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中谈到,作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同时也是一个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平台和媒介。教师应该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创造性和开放性,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却没有实例性的研究。张芮(2022)对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要点等进行分析,指出,要着眼于通过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从生活、学习兴趣和学生的个性等方面分析,制定科学的作业。
国内学者和一线教师受到项目化学习的启发,将视线投向项目式作业设计。学者孙萍(2021)认为项目式作业是对项目式教学的实践,目的在于将教学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学者李茜茜、连海英等人均在研究中指出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倡导全新的、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作业乐趣的作业方式。
目前学者们认识到优化作业设计的重要性,相继展开相关研究。项目化作业的相关研究也有一次能够进展,但将项目化作业落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稀少,双减背景开展优化和创新设计的研究实践欠缺,具体如何结合课堂实际将项目化作业设计落到实处、如何有效操作等问题待进一步深入探索。
三、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积极结合新时期下“双减”政策促使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以“项目”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全面优化,顺应时代发展并深入贯彻政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