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多元评价探索.doc

发布:2016-12-25约3.7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多元评价探索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评价《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我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构建起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即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活动的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评价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怎样评价《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主要以活动为内容的载体,并无固定的教学模式,很难确定固定统一的评价标准, 但是无论何种形式的活动课都存在教师、学生、活动三个核心要素,这也是评价《品德与生活》 课堂教学的着眼点。笔者认为,《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活动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一、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之时,同时以更高的要求关注着教师的教。 (一)教学目标合理得当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要努力达成的预期教学效果,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确立是否合理、适当,主要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评价。 1、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道德知识和基本规范的认知目标;(2)培养世界观和道德、审美、劳动等观念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的情感目标;(3)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行为目标。绝不能把认知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轻视甚至排斥学生其他素质发展的要求,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2、 教学目标要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符合课程总目标和内容标准对学生在道德知识、道德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并将其细化为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应该是有生命力的,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习需要, 是学生感兴趣且有挑战性的。 4、 每一课时的目标,应各有侧重,切忌“大而全”,以免“贪多嚼不烂”。 (二)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资源十分丰富, 其来源也非常广泛, 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同时还包括校内外的各种有效资源。因此,教师应树立浓厚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 要充分开发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并进行认真选择和有效利用,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多元评价探索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观点,并且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需求,合理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重组教学单元等。 2、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观察、捕捉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 如学生生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现象,学生身边的一些典型事例等,把它们作为学习资源, 有效地加以利用, 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其次,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收集学习资源,如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 从而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要贪求花样繁多,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讲求实效。 3、 教师应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丰富课程资源,使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效地为学生学习服务,提高学习效果。 (三)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过程的指导与调控 1、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行为的关注, 主要是关注教师课堂行为对学生“学”的价值,即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促进学生发展的程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的教要从学生的学出发, 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创设各种条件和情境, 积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点拨。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是否有效,主要应看: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 2、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学习与生活, 追求生命意义的一种体验过程。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教。教师要随时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进行恰当调整,能从多个角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把学生的问题和经验当做课堂教学的生长点, 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合理处理课堂上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同时,教师还要调控好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但要做到“活而有序”,而且要防止性格外向的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性格内向的学生受到冷落,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 都能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为中心,过分关注教师讲得如何,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