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8《奇思妙想》教案.docx

发布:2025-02-25约1.9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五年级下册美术备课

课题

奇思妙想

课型

?

设计应用

?

教材

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课标》强调要“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情

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经验与能力,他们的思维灵活,乐于创新,愿意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但在以主题的形式组织画面构图方面能力比较薄弱,画面易于简单罗列,缺乏衔接与组织,因此,需要通过欣赏、分析经典作品加以解决。

教学

目标

情感领域:学生在怪异的创意中寻找超越现实的美感,并体验创造新奇事物的乐趣。

知识领域:掌握多种表现奇思妙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技能领域: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杯子加工、变形,进行创作。

教学

重点

开阔眼界,拓宽思路,鼓励自由、有个性的大胆想象。

教学

难点

运用奇思妙想绘制出自己的作品。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1.游戏导入,两个图形的组合游戏。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一只水杯和一把雨伞组合成有趣的画面。

(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回答问题并相互补充,教师要求学生的回答不要雷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组合)

2.出示玛格利特的作品《黑格尔的假日》

提问:这样的组合方式给你什么特殊的感受?画家是用什么方法拼合图像的?

3.揭示课题:奇思妙想

简介超现实主义绘画和画家玛格利特。

二、作品欣赏,探究图形创意方法

1.有关联的图像组合。

出示玛格利特作品

(1)快速抢答游戏:说一说这只鸟身上画的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出示完整作品。

(2)说一说鸟身上的图案和背景有什么联系?作品给你带来了哪些特别和美妙的感受?(小组讨论并归纳图形组合方法)

2.无关联的图形组合:出示作品《比利牛斯山之城》

(1)出示巨石,提问:这是什么?在你想象中它会出现在什么环境下?(学生思考猜想,回答问题)

(2)出示完整作品,提问:这件作品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奇异?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3.更为自由的图像组合。

(1)播放课件适合手法创作的一组作品。

思考:作品奇在哪里?妙在哪里?

(教师在时间允许情况下,抓住学生兴奋点,适当和学生互动。)

(2)课件展示,集中展示前面的所有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些作品奇特在哪里?说说你发现的新的图像组合方法。

(小组集中讨论组合方法:改变图像大小比例等)

三、创作前的活动和艺术实践

1.请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具,在组里讨论自己的构想。教师到各小组倾听并适当的启发和鼓励。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构想思路。

2.请学生观看教材中学生作品。

教师提示:注意线条的疏密、曲直等变化,黑白对比关系。

提出实践要求:根据自己的想象,用游戏的组合方法,把生活中的物品,用写生或记忆的方法进行巧妙的组合。创作一幅既有趣又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巧妙的创意并及时鼓励,解决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学生创作。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展示作品与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2.课后拓展:展示一系列艺术和生活的奇思妙想作品。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这幅画的奇特处在于挑战视觉。

观察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小组讨论:从中选择你喜欢的物品,想一想怎样才能超常规地将它们组织在一起,表现出你的奇思妙想。

欣赏学生作品:你觉得哪些作品想像力丰富,组合得让你觉得巧妙、有趣?

歪歪扭扭也很可爱;明白了写生要注意顺序,才能尽可能避免透明线。

《奇思妙想》反思

本是一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教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本节课,我深刻感受到,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创造力也是无限的,而教师则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设计《奇思妙想》这一课教案时,一方面,我根据教材里的教学要求进行分类与扩展。另一方面,通过对五年级学生的观察了解,发现他们的想象力也许没有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天马行空,稀奇古怪,但他们有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并且已渐渐学会对事物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所以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发挥五年级学生的特长,在植根于现实,并且合乎生活逻辑的前提下,使学生释放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