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第1讲-网.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 一、土的生成 岩石 风化,剥蚀 水、风的搬运或就地沉积 土 物理风化:生成砂、砾等粗颗粒土。 化学风化:生成粘性土。 生物风化 土的沉积类型: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等。 特殊土:软土、黄土、红粘土等。 二、土的粒径组成和矿物成分 1. 土的粒径组成 (颗粒级配或粒度成分) (1)粒组划分 筛分法(0.1mm以上)和水分法(0.1mm以下) 粗颗粒土 细颗粒土 (2)粒径分析 (3)粒径分布曲线(级配曲线) 不均匀系数 级配良好的土 曲率系数 且 Cu越大,曲线越平缓,粒径分布越不均匀。 Cc1,中间颗粒偏少,小粒径颗粒偏多。 Cc3,中间颗粒偏多,小粒径颗粒偏少。 2. 土的矿物成分 物理风化产物,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粗,为砂、砾组主要成分。 (1)原生矿物 化学风化产物,颗粒细,为粘粒组的主要成分。 (2)次生矿物 化学性质稳定,水稳性强。 颗粒细,比表面积大,活性大,亲水性强。 a. 粘土矿物 复合的铝-硅酸盐晶体,片状。 高岭石: 伊利石: 蒙脱石: 亲水性: 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 b. 倍半氧化物及次生二氧化硅 c. 可溶性次生矿物 (3)有机质 蒙 脱 石 土中的水 固 态 自由水 气 态 液 态 结合水 重力水 毛细水 强结合水 弱结合水 三、土中的水和气体 粘性土的性质 1. 土中的水 105o O-2 H+ H+ 粘土颗粒 水分子 极 性 2. 土中的气体 四、土的结构及其联结 1. 粗粒土及粉土的结构 土的结构:土中颗粒及其集合物的堆积方式和相互联结方式。 粉 土:蜂窝结构 生成时重力起主要作用,颗粒之间以机械作用为主。 粗粒土:单粒结构 2. 粘性土的结构 结构类型: 颗粒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库仑力等。 特 点:粘聚力和可塑性。 3. 不均匀土的混合结构 分散结构:淡水 絮凝结构:海水 4. 土的结构变化 (1) 砂土的振动密实和液化 1964年6月16日日本新瀉7.5级地震 (2) 粘性土的结构性和灵敏度 灵敏度 2~4,中等灵敏;4~8,灵敏;8~16,特别灵敏;16,超灵敏 触变性 原状土与重塑土的强度比 结构未破坏 结构破坏 结构强度恢复 五、土的三相含量指标 土颗粒 水 气 体 孔 隙 1. 土的密度和重度 2. 含水量 3. 土粒重度和密度 基本指标 土颗粒 水 气 体 单元土三相图 4. 孔隙比和孔隙率 5. 饱和度 6. 土的饱和重度、浮重度、干重度 7. 最大干重度和最优含水量 饱和线 六、 土的物理状态及其指标 土的物理状态: 粗粒土及粉土: 密实程度:松、密 粘性土: 软硬程度(稠度):软、硬 1. 粗粒土及粉土的密实程度 相对密实度 (Relative Density ) 标准贯入试验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标准贯入数 N63.5 锤 重:63.5kg 落 距:760mm 打入深度:300mm 颗 粒 水 Vs Vs+Va 固态 wL wP ws 缩限 塑限 液限 半固态 可塑态 液态 w V O 阿特堡界限 (Atterberg limit) 2. 粘性土的稠度和可塑性 粘 粒 强结合水 弱结合水 自由水 液 态 可塑态 固态或半固态 液限和塑限的测定方法: 液限(Liquid Limit): 锥式(瓦氏)液限仪或碟式(卡式)液限仪 塑限(Plastic Limit): 搓条法或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塑性指数 综合反映粘性土的特性以及各类重要因素的影响,因此可用于土的分类及其性质的评估。 反映粘性土可塑性的大小。 液性指数 反映粘性土软硬程度(稠度,潮湿程度)。 固态或半固态 可塑态 液 态 重塑土和原状土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