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十六章 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考什么?
(二)免疫调节药 1.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免疫增强剂 (1)左旋咪唑药理作用、临床作用、不良反应(2)卡介苗、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的药理作用特点 一、机体免疫系统 二、免疫与疾病 人体具有“生理防御、自身稳定与免疫监视”的功能称之为“免疫”。免疫是指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它包括机体对异物的识别、排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 免疫功能一旦失调,即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 自我稳定功能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 ● 防御保护功能过高——过敏反应; ● 防御保护功能过低——免疫缺陷综合症; ● 免疫监视功能过低——肿瘤。
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功能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防治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环孢素(环孢菌素A)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较慢,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为20%~5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50%~60%集中分布于红细胞,10%~20%在白细胞。在肝内代谢并以代谢物的形式经胆汁入肠,随粪便排出,经尿排出者仅10%。有明显的肝肠循环。 【药理作用】——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 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抑制辅助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特别是白细胞介素-2(IL-2)。 对B淋巴细胞抑制作用弱,不影响吞噬细胞功能,故不影响机体的一般防御能力。 【临床应用】 用于肾、肝、心、肺、角膜、骨髓等组织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可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合用。 也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银屑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大疱性天疱疮等。 【不良反应】 1.肾毒性 发生率为70%~100%。 2.肝损害 多见于用药早期,大部分病例在减少用量后可缓解。 3.神经系统毒性 可见震颤、惊厥、神经痛、共济失调等。 4.继发感染 多为病毒感染。 5.继发性肿瘤 以淋巴瘤和皮肤癌多见。 6.高血压 50%的肾移植患者和几乎所有的心脏移植患者均可发生。 7.其他反应 可见恶心、呕吐、厌食、齿龈增生、多毛症等。 小结:环孢素的不良反应 伤肝伤肾伤神经, 多毛多牙高血压。 厌食恶心或呕吐, 继发感染与肿瘤。
第二节 免疫增强剂
免疫增强剂是能促进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并增强机体免疫反应的药物,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慢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 左旋咪唑(LMS) 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后发现其有免疫调节作用。 【药理作用】 使受抑制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功能恢复正常,可增强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也可促进T细胞分化并可诱导IL-2(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 抗体生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或动物的抗体生成无影响,但当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时,能使之恢复。 【临床应用】 1.肿瘤 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的辅助治疗。 2.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 【不良反应】 有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变态反应。少数病人可见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味觉障碍、血压降低、脉管炎、皮疹、光敏性皮炎。偶见肝功能异常。 卡介苗(BCG)——活化巨噬细胞,增强NK细胞活性。 为减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活疫苗,能活化巨噬细胞,促进IL-1、IL-2、IL-4、TNF等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NK细胞的活性。 白细胞介素-2——调节B/T细胞分化,刺激NK细胞分化。 调节B细胞和T细胞的分化增殖。 可刺激自然杀伤(NK)细胞增殖和分化,增强其活性;诱导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增强其溶细胞活性;诱导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LAK细胞具广谱的抗肿瘤活性,可溶解多种肿瘤细胞。 干扰素(IFN)——对RNA/DNA病毒广谱作用;增强细胞/体液免疫广谱作用。 是病毒进入机体后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糖蛋白,IFN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增强作用。是广谱抗病毒药,对RNA和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实战演习 B型题: 【1-2】 A.活化巨噬细胞 B.减少抗体分泌 C.抑制淋巴细胞DNA合成 D.转移免疫信息 E.调节B细胞和T细胞的分化增殖 1.卡介苗的药理作用特点是
[答疑编号111360101]
『正确答案』A
2.白细胞介素-2的药理作用特点是
[答疑编号111360102]
『正确答案』E
A型题: 3.环孢素的药理作用是 A.抑制巨噬细胞功能 B.抑制NK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