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与变应性鼻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白细胞介素与变应性鼻炎
汤 慧 玉
[摘要] 本文复习了遗传学、环境学对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影响,叙述了变应性鼻炎发生时机体的一系列反应,明确了变应原诱发机体T淋巴细胞释放的Th2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5、-6、-9、-13等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而IL-12则可诱导抗原特异性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并抑制Th2细胞亚群的产生,阻断了变应原诱发机体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反应,调节了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反应的发生.并介绍了相关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遗传学 环境学 白细胞介素 变应反应
变应性鼻炎(allergiac rhinitis, AR)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倍受人们的重视。笔者复习了有关文献,现就遗传学、环境学,特别是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作简单综述。
1、变应性鼻炎的遗传学和环境学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具有遗传易感性的疾病,变应性鼻 炎患者均为特应性个体,特应性个体具有产生抗环境中变应原IgE抗体的遗传基因倾向。据资料报道,该特应性个体约占全人群的1/3,但发病者仅占全部特应性个体的1/3,并非全部特应性个人都一定发生变应性疾病。有关遗传学的研究证实,人类基因组多个位点上基因所具有的变态性鼻炎发病的重要易感因素,如IL-4、IL-5等相关的编码基因均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生过程,可见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具有遗传易感性的疾病。
据流行病学报道,近30年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增加了近300%,而参与变应性鼻炎的人类基因并未发现有大幅度的突变率比率上升,因此单用遗传易感性不足以解释变应性鼻炎发病率迅速增加的原因。据国际有关组织调查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高于经济落后的国家;而在同一国家,经济条件好的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在同一地区,卫生条件特好的家庭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也高于卫生条件一般的家庭。这就是说条件好,感染性疾病的机率小,而变应性鼻炎的机率就大些,如空调病,室内装璜病等。这也就是说某些感染能抑制变应性鼻炎的发生。随着人类基因及功能基因学的研究深入进展,环境对基因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复杂作用才是变应性鼻炎发生的根本原因。
2、白细胞介素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机理
变应性鼻炎是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的一种特应性免疫
反应而导致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当就应原一旦穿透机体的生理屏障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免疫反应。首先是识别相(诱导相),接着是激活相,最后是效应相,主要的病理学改变是炎症反应。在识别相中,单核吞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是重要成分。吞噬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结合抗原,并传递抗原信息给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间的相互生理作用是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所必需的。激活相是抗原被机体识别后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现象,包括淋巴细胞克隆增殖、免疫调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抗体的形成,以及炎性递质、淋巴因子和细胞因子等的产生。效应相是指递质、细胞因子等可介导和调节炎性反应、激发效应器官(如鼻腔)。吸引新的吞噬细胞到变应原所在部位,并刺激它们分泌水溶性物质以破坏变应原,达到消除入侵变应原的目的,但这一目的是难以达到的,于是机体的网络体系平衡被变应原诱发机体产生的众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炎性细胞炎性分子的反应破坏了,主要是T淋巴细胞释放的Th2细胞因子。变应原致敏能使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粘膜Th2细胞因子受体(IL-4R,-5R)表达明显增强,而Th1细胞因子受体(INF-rR)表达明显减弱,增加Th2细胞分泌释放Th2细胞因子,如IL-4、-5、-6、-9、-13等,这些细胞因子与其他细胞因子等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更多的IgE,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趋化,聚集,增生,延缓其凋亡,粘液分泌过度,如此炎症反应循环不止,并进行性加重,故Th2细胞因子的细胞介质与慢性变应性炎症反应有广泛的相关。IL-4和IL-13可促进IgE的产生;IL-5和IL-9趋化嗜酸性粒细胞,使其数目增加;IL-4和IL-9促进肥大细胞数目增多;IL-4和IL-6一起参与淋巴细胞向浆细胞转化的过程及IgE的合成;IL-4、IL-9和IL-13促进粘液过度分泌;IL-6刺激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诱导内皮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导致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炎症局部聚集,等等。白细胞介素参与的这一系列的变应性反应导致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
最新研究发现,变应原致敏能增加变应性鼻炎患者的Th2细胞因子,而主要来源于活化的单核吞噬细胞和(或)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亚群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的IL-12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可诱导CD4+Th细胞Th1细胞亚群分化,Th1细胞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