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与多边形及镶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角形与多边形及镶嵌一、知识结构框图: 二、知识要点:1.三角形的分类: 2.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3.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 (1)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4.三角形的内、外角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作图.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典型例题: 1.如图,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概念,不重复、无遗漏地找出所有的三角形,关键在于按照某种顺序去找。 解:共8个,分别为:△BCE,△CDE,△BFE;△BCF,△BCD,△ACF,△ADB;△BCA 2.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的两部分,求三角形各边的长。 分析:因为中线BD中的点D为AC边的中点,所以AD=DC,造成所分的两部分不等的原因就在于BC边与AB边的不等,故应分类讨论。 解:如图,设,则 (1)若AB+AD=12, 即,得x=8 即AB=AC=8 则DC=4,故BC=15-4=11 此时AB+ACBC,可构成三角形 (2)若AB+AD=15,,∴ x=10 即AB=AC=10,则DC=5,故BC=12-5=7 显然此时可构成三角形 综上,三边长为:8,8,11或10,10,7. 3.(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cm和6cm,求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及三角形周长的取值范围; (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14,4x和3x,求x的取值范围;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和,求的取值范围。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所以较容易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解:(1)(6-5)cm c (6+5)cm ∴ 1cmc11cm 设周长为pcm 又因另两边分别为5cm和6cm ∴ [(5+6)+1]cm p [ 11+(5+6)]cm 即12cm p 22cm (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 (3)∵ 又∵ 三角形的三边长为正 ∴ 又∵ ∴ 4.如图,在小河的同侧有A,B,C三条村庄,图中的线段表示道路,某邮递员从A村送信到B村,总是走经过C村的道路,不走经过D村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证明。 分析:邮递员走经过C村而不走经过D村的路,其理由很明显:因为路程更近。 若将该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即为: 已知:C是△ABD内一点,试证明:AD+BDAC+BC。 点拨:解决几条线段间的不等关系,应利用三角三边关系性质,为此,连接AB,得BD+DAAB,CA+CBAB,但仍无法得出结论,故可考虑构造另外的三角形,找到所证线段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答:延长AC交BD于点E,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在△ADE中,AD+DEAC+CE ① 在△CBE中,CE+BEBC ② 由①和②得:AD+DE+BE+CEAC+BC+CE 所以:AD+BDAC+BC四、多边形及其平面镶嵌:1.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n边形的内角和: (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多边形的对角线: 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有:(n-3)条; ②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4)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2.正多边形的概念: 正多边形的概念一般说来必须同时满足“各边相等”和“各角相等”,只有三角形例外,满足其一即可. 说明:(1)只满足“各边相等”的反例:菱形; (2)只满足“各角相等”的反例:矩形.3.多边形的内外角和的推导思路: (1)通过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究和推导,充分体会三角形在研究多边形问题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 要作用,在探究的过程中应与同学们充分讨论,发现不同的证法. 说明:可以将各种证法统一起来,即点O在不同的位置. (2)利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