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_气体的等温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气体的等温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2、会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问题,探究物理规律,学习用电子表格与图像对实验数据进
行分析和处理,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3、理解气体等温变化p-V图像的物理意义;
4、会用玻意耳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启发他们大胆猜想;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获得对科学的亲近感和热爱;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并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
p-V图像的意义,在实验注意事项中强调玻意耳定律的适应条件。
【教学难点】
学生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模式】
对于学生来说,记住玻意耳定律并不困难,而运用玻意耳定律分析问题对于学生来说
则是个难点。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模式进行教学,即在教
学中不断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和进一步的思考。
【教学用具】
实验器材:DIS实验系统(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压力表,注射器;
课件:PPT课件《气体的等温变化》(包括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一、气体状态的描述
对比对运动物体的描述参量、指出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P、体积V、温度T一定时,
气体便为一个稳定的状态.
1
二、实验探究
学生展示:同学演示挤压矿泉水瓶,把瓶盖蹦出实验。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相等
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相等时,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
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确定二个以上物理量之间关系时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
法。
猜想与假设:通过视频猜想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它们的数学关
系。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实验的方案很多,但本节是要学生根据提
供的器材来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为了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整个设计过程由学生完
成展示,并相互补充。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提高和学习,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包括如何探究p与V之间的关系、测量哪些量、控制哪些量、改变哪些量、需要哪些器材、
实验步骤怎样等。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分组进行,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没
有给学生完全设计好的表格,尽管是很小的一个事情,主要还是想逐渐地消除学生的依赖性。
现在相当多学生在收集数据时如果没有现成的表格就不知道如何记录和处理数据。
分析与论证:同设计实验,本环节也是一个重点。这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
力环节。为了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完全交给了学生。可共同讨论釆用什么方法处理收集到的数
据?例如:p/p=V/V、pV=pV、p-V图象、p-1/V图象。怎样解释你所收集到数据中
12211122
的规律?能否验证你的猜想?
交流与合作:通过数据分析与论证和汇总,请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
来描述(文字、数学表达式、图象)
三、玻意耳定律
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
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公式:或pV=常量、pV=pV
1122
图象:
四、理解与应用:
5
例1.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是20L时,压强为1×10Pa。当气体的体积减小到16L时,压
强为多大?设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例2.一定质量的气体由状态A变到状态B的过程如图所示,A、B位于同一双曲线上,则此
变化过程中,温度()
A、一直下降
B、先上升后下降
C、先下降后上升
D、一直上升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