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异丙酚用于小儿异物取出术的临床体会.doc

发布:2018-01-28约2.8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异丙酚用于小儿异物取出术的临床体会 牛宝国 (朔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西朔州 036002)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异丙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46例患儿分为三组,给予不同剂量的异丙酚进行诱导,2.5 mg/kg10例,3.0 mg/kg24例,3.5 mg/kg12例,30~40s注入,为预防注射部位疼痛,200 mg异丙酚溶液中加入利多卡因20 mg。待患儿意识消失后,用1%地卡因咽喉部喷雾表面麻醉,然后置入支气管镜。采用喷射呼吸机,经支气管镜插孔喷射给氧,驱动压0.2 mPa,频率100~160次/分。置入支气管镜时出现呛咳反射或肢体抽动追加异丙酚1.0~1.5 mg/kg。麻醉诱导后每隔5min重复给予异丙酚0.5~0.8 mg/kg,静脉推注维持麻醉。麻醉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同时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本研究患儿采用异丙酚诱导剂量为2.5 mg时需追加药物明显增多。3.0~3.5 mg/kg异丙酚诱导看到满意效果。结论 小儿器官异物取出术异丙酚诱导剂量以3.0~3.5 mg/kg较适宜。 【关键词】不同剂量异丙酚 小儿器官异物取出术 3.0~3.5 mg/kg诱导效果满意 气管异物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我院最初是在局部麻醉下强行插入支气管镜,暴力自动中进行异物取出术。术中患儿强烈的挣扎和呛咳,不仅手术难做,往往还引起牙齿、口腔黏膜损伤以及过度的体力消耗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循环衰竭。本研究患儿在异丙酚全麻下进行手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1~6岁,异物有花生米、瓜子、谷物、豆类、塑料制品等。异物部位:主气管4例,左侧支气管11例,右侧支气管26例,双侧支气管4例,主气管与右侧支气管1例。异物存留时间为3小时至1个月,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和呼吸困难,X线胸片显示肺部感染21例,肺不张8例,肉眼观察有明显紫绀者13例。46例患儿均顺利取出异物。 1.2方法 术前常规禁饮食,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2 mg/kg。入室后,常规行BP、HR、SPO2监测,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连接三通管以便给药。46例患儿分3组给予不同剂量的异丙酚进行诱导,2.5 mg/kg10例,3.0 mg/kg24例,3.5 mg/kg12例,30~40s注入,异丙酚200 mg中加入利多卡因20 mg预防注射疼痛。待患儿意识消失后,用1%地卡因咽喉部喷雾表面麻醉,然后置入支气管镜。采用喷射呼吸机,经支气管镜插孔喷射给氧,驱动压0.2 mpa,频率100~160次/分。置入支气管镜时出现呛咳反射或肢体抽动追加异丙酚1.0~1.5 mg/kg。麻醉诱导后每隔5 min重复给予异丙酚0.5~0.8 mg/kg维持麻醉。 1.3观察指标 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记录手术时间(从下支气管镜至异物取出),用药情况和术毕完全清醒时间(自动睁眼和指令性反应恢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plusmn;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用药2.5mg/kg组80%的患儿下支气管镜需追加用药3.0mg/kg和3.5mg/kg组需追加用药的患儿分别为20.8%和8.3%,术中用药总量为3~10 mg/kg。手术时间3~10 min15例,11~20 min 28例,21~30 min2例,42 min 1例。术中BP、HR、SPO2变化附表1。 表1 BP、HR、SPO2变化情况 临床显示用药后血压、心率都有短时间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都没有超过25%。经过补液和手术刺激均回升。入室后有30例SPO2低于90%,18例低于70%,面罩吸氧后升至95%以上,且术中均处于95%以上。术毕清醒后SPO2均比术前有显著提高。仅有1例因手术时历时较长,引起后头水肿,术毕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 患儿术后清醒时间为10.2plusmn;2.7min,术中无肌阵挛发生,术后无严重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发生,无呃逆呕吐。 3 讨论 呼吸道异物患儿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通气障碍和缺氧,而手术又在呼吸道内进行,术中麻醉管理的难度较大,一方面要求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另一方面又要要求有足够的麻醉深度,消除咽喉反射和应急反应,术后又能尽快苏醒,迅速恢复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本组患儿采取异丙酚静脉全麻,术中配合高频喷射通气,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