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ppt

发布:2024-03-14约2.38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背景小儿气管异物是临床常见的急诊手术,病情变化快,危险性大。由于异物对气道的阻塞、黏膜刺激、呛咳、水肿、呼吸困难、恐惧等使患儿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而小儿的呼吸,循环代偿能力较差,对缺氧的耐受性差,手术麻醉的风险相对较大。第2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吸入的异物可能嵌顿在肺的各级支气管,造成阻塞部位以下的肺叶或肺段不张或炎症。第3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硬支气管镜至今仍作为钳取气道异物的首选方法。第4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共享气道的处理,要做到控制气道、减少气道反射、防止误吸、镇静遗忘、交感反射小、手术视野清晰且无气道阻塞。麻醉方案关键具体采用的麻醉方式主要取决于麻醉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患儿气道梗阻情况。第5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既往麻醉方法所谓的“按麻”!静脉麻醉1.咪唑安定,氯胺酮、r-羟丁酸钠为主的静脉麻醉。2.异丙酚和芬太尼为主的静脉麻醉。吸入麻醉七氟醚等

第6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按麻特点:1、貌似安全,但可能造成极严重的心血管反应。2、对孩子心理的创伤是无法估计的。第7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咪唑安定氯胺酮γ-羟基丁酸钠优点:可保留患者自主呼吸,且患儿下颌松弛,手术者易于置入气管镜。氯胺酮使患儿快速镇静,且缓解支气管痉挛。γ-羟丁酸钠、氯胺酮麻醉具有下颌松弛、呼吸干扰小,等优点。第8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咪唑安定氯胺酮γ-羟基丁酸钠缺点:具有起效慢、苏醒延迟、咽喉反射恢复迟等缺点[1]。而且氯胺酮、γ-羟基丁酸钠麻醉不能消除气道保护性反射,气道分泌物较多,对异物取出难度大、手术时间长,特别是并发呼吸道炎症的患儿,氯胺酮麻醉后出现支气管痉挛的病例不在少数[2]。第9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病例分享患者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0.02mg/kg,常规面罩吸氧同时坚持各项生命体征,待患儿血氧饱和度监测升高后,静注1-2mg/kg,地米2-5mg。患儿入睡后,肩部垫高头后仰,再静注γ-羟基丁酸钠80-100mg/kg,吸氧后待呼吸均匀血氧稳定后,再静注氯胺酮2mg/kg,开始置入气管镜,而后经气管镜侧孔接高频喷射呼吸机,驱动压0.4-0.6kg/cm2,频率60-80次/min,吸呼比1:1.5-1:2。第10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若置入气管镜操作中有憋气、体动时追加氯胺酮1mg/kg;如异物过深,气管镜操作时间缩短,时刻保持血氧平稳;及时吸引气道分泌物,成功取出异物后,可送ICU继续监护治疗。第11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异丙酚和芬太尼异丙酚能有效地抑制咽喉反射,声带外展固定、呛咳发生率低,咽喉、气管反射很快恢复。但其循环抑制重,尤其是呼吸抑制的程度更为严重,增加了麻醉中呼吸管理的难度及危险。芬太尼可明显减少异丙酚用量,但婴幼儿使用芬太尼本身也有呼吸抑制发生的可能。第12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吸入麻醉吸入麻醉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麻醉方法,麻醉诱导迅速平稳、诱导时间短,适当的麻醉深度可使下颌松弛,咽喉反射易消失[3]。但是,由于此属于开放麻醉,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会同时吸入大量麻醉剂,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麻醉,后果不容乐观。第13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病例分享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咽喉镜暴露声门以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充分的表面麻醉,患儿取头后仰位,紧扣面罩吸入氧及七氟醚混合气体(氧流量6-8L/min,七氟醚浓度8%)进行麻醉诱导,吸至下颌及四肢肌肉松弛后,用橡皮软管连接支气管镜侧孔与麻醉剂呼吸回路持续吸入七氟醚浓度(氧流量1-2L/min,七氟醚浓度1%),麻醉过程中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术毕面罩吸氧,地米3-5mg静注,如必要可送ICU继续监护治疗。L/min第14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平衡麻醉在复杂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第15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般资料纳入患儿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6月~10岁;异物存留时间:数小时~14天;患儿不同程度伴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入室前呼吸困难、发绀的危重病例18例;手术时间约30-80分钟。第16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麻醉方法第17页,课件共2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入室常规肌注东莨菪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