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docx
PAGE
1-
艺术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一、艺术核心素养概述
(1)艺术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概念,它强调学生在艺术领域全面发展,不仅包括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审美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艺术核心素养包括艺术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审美判断四个方面。具体来说,艺术感知是指学生能够感知艺术作品的形式、色彩、节奏等元素,并从中获取情感体验;艺术表现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创意实践是指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展现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审美判断是指学生能够对艺术作品进行价值判断和审美评价。
(2)在全球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全球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将艺术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将艺术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我国为例,小学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绘画、手工等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近年来,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学生艺术素养水平逐年提高。
(3)在具体实践中,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例如,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音乐欣赏等,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通过引入跨学科教学,将艺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语文、数学、科学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展览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以某小学为例,该校通过开展“校园艺术周”活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多种艺术形式,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素养。此外,该校还与当地艺术院校合作,邀请专业艺术家为学生进行艺术讲座和创作指导,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了艺术素养的培养。据调查,约60%的小学美术教师表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技能技巧的传授,如绘画技巧、手工制作等,而对学生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不足。这种倾向导致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自主探索和创作热情,难以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例如,在某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过分强调绘画的技巧,学生按照既定模式进行绘画,缺乏个性和创意的表达。
(2)其次,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中国教育报》的一项调查,约70%的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过于单一,主要以技能掌握程度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体验。例如,在某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仅限于绘画技巧的优劣,忽略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和创意思维。
(3)此外,我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异明显。根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的数据,城市小学美术教育资源配置优于农村小学,城市小学美术教育经费投入约为农村小学的2.5倍。这种差异导致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发展受限。同时,部分学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在某农村小学,由于缺乏专业美术教师,美术课堂主要以播放视频、学生自学的形式进行,学生的艺术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提高我国小学美术教育质量,培养具有艺术核心素养的学生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艺术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1)在艺术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创造力。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如艺术作品、音乐、故事等,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例如,在一堂以“色彩与情感”为主题的美术课上,教师可以播放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感受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情感表达能力。据《教育研究》杂志报道,采用这种教学策略的学生在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上表现更为出色,他们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2)创设情境教学是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模拟真实或虚构的艺术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在一堂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美术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制作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据《小学美术教育研究》的数据显示,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作兴趣,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