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肾功能不全。赵明。简课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病因 ①肾小球疾病 ②肾小管间质疾病 ③肾血管疾病 ④尿路慢性梗阻 慢性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慢性肾盂肾炎 尿酸性肾病 多囊肾 肾结核 放射性肾炎 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肿瘤 前列腺肥大 尿路结石 二、 发病过程及机制 (一)发病过程 低蛋白血症,全身中毒症状,各脏器系统功能障碍 >707 <10 尿毒症期 酸中毒,贫血,高磷、低钙血症,多尿、夜尿 451~707 10~20 肾功能衰竭期 轻度贫血,乏力,食欲减退 186~442 20~50 肾功能不全期 失 代 偿 期 无,但肾脏储备功能减低失代偿期 <178 >50 代 偿 期 主要临床表现 血浆肌酐(μmol/L) 内生肌酐清除率(ml/min) 分 期 (二)发病机制 1. 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 肾脏疾病持续 破坏肾单位 健存肾单位 代偿性肥大 肾单位进行性减少 肾功能代偿期 早期 健存肾单位血流动力学变化 晚期 肾小球硬化 肾功能失代偿 2.肾小管–间质损害 尿蛋白 炎症介质 细胞因子 补体血管活性物质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 肾小管肥大萎缩 间质炎症纤维化 肾小管管腔堵塞 3.矫枉失衡 (trade-off) 矫枉失衡是指机体在对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适应过程中,因代偿不全而发生的新的失衡,这种失衡使机体进一步受到损害,可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变化。典型的是钙磷代谢紊乱和肾性骨病。 功能不全期 GFR???排磷??血磷↑?血钙??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 ?抑制磷的重吸收?尿磷排出↑ ? 血磷维持正常 衰竭期 GFR???血磷???PTH增加亦不能使血磷降低,加上PTH还有溶骨作用使大量骨磷释放入血?肾性骨病(骨质疏松, 转移性钙化等) 三、功能代谢变化 (一)氮质血症(azotemia) 血中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 NPN)含量大于28.6mmol/L (40mg/dl),包括尿素、尿酸、肌酐。 常用指标: ①血浆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 BUN的浓度与GFR的变化相关,但并非反映肾功能的敏感指标。 GFR↓≤60%, BUN略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 GFR↓≥80%, BUN↑↑>200mg/dl. 与GFR呈反比函数关系 ②血浆肌酐(plasma creatinine) 与蛋白质的摄入量无关,但早期也是一个不敏感的指标。 在临床上常计算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来反映肾小球滤过率。能反映肾脏功能,尤其是仍具功能的肾单位的数目。 肌酐清除率=(尿肌酐×每分钟尿量) / 血浆肌酐浓度 (二) 泌尿功能障碍 1. 尿量的变化 (1)夜尿(nocturia) (2)多尿(polyuria)尿量大于2000ml/天 机制: 代偿性血量↑→GFR↑; 溶质性利尿; 髓质高渗环境破坏→浓缩功能↓(慢性 肾盂肾炎) (3) 少尿 尿量低于400ml/天。 残存肾单位太少 2. 尿渗透压的变化 (2)等渗尿:固定在1.008~1.012 (1)低渗尿:只能达到1.020 (正常尿相对密度为1.001~1.035) 3. 尿成分的改变 (1)蛋白尿(proteinuria) (2)血尿和脓尿 血尿: 镜下血尿 新鲜尿沉渣光镜下3个RBC/HP或>10万/小时尿 肉眼血尿 外观呈洗肉水样、血样、酱油样或有血凝块。 (三)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 原因 : 早期 1. HPO42-, SO42-等尚不发生滁留 2. 肾小管泌NH3、H+障碍,NaHCO3重吸收减 少,同时伴有NaCl滞留,引起高氯性代酸。 晚期 固定酸排出减少引起正常血氯型或混合型代酸。 (四)电解质紊乱 1. Na+ 肾保钠功能↓→Na+排出↑↑→“失盐性肾” 肾保钠功能↓+低盐(禁盐)→低钠 某些伴高血压的CRI病人+高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