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生态系统的功能课前学案选择性必修2.doc
PAGE
7-
生态系统的功能
[基础梳理——系统化]
学问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
1.能量流淌的概念、特点及探讨意义
2.能量流淌的过程(以能量流经其次养分级为例)
学问点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的过程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学问点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
2.输入第一养分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3.“未利用”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养分级利用的能量。()
4.任何生态系统都须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5.探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6.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上升。()
7.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8.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9.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10.目前限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机械防治。()
二、连一连
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
三、议一议
【教材易漏拾遗】
1.(1)[选择性必修2P62图3-10改编]据图分析,当今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返回非生物环境有三个途径: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淌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a)],据图分析:
(1)该生态系统中流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有哪些来源?
(2)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和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分别是多少?
(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假设食物链中的能量全部来自于生产者,根据图中的能量流淌规律,肉食性动物要增加100kg,则须要消耗多少kg生产者?
3.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
(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并简述推断的理由。
(2)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淌形式是什么?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淌形式又是什么?
(3)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过程?
4.据图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
(1)图中“信息”可来自何处?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否只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3)从信息传递的方一直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什么特点?
课前自主预习案2
基础梳理——系统化
【学问点一】
1.传递散失逐级递减①最有效
②对人类最有益
2.热能同化量下一养分级
【学问点二】
1.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2.化学元素生物群落全球性
相互依存载体
【学问点三】
化学行为生命活动繁衍
种间关系农产品或畜产品有害动物
基能过关——问题化
一、判一判
1.√2.√3.×4.√5.×6.√
7.√8.√9.√10.×
二、连一连
三、议一议
1.(1)答案:化石燃料的燃烧
(2)答案: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2.(1)提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饲料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提示:肉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0.25+0.05+2.1+5.1=7.5×103kJ/(m2·a);植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7.5-5)+0.5+4+9=16×103kJ/(m2·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6-2)+3+70+23=110×103kJ/(m2·a)。
(3)提示: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生产者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00%=(16-2)/110×100%=12.7%;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肉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植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100%=(7.5-5)/16×100%=15.6%。
(4)提示:肉食性动物要增加100kg,则须要生产者的质量=100÷15.6%÷12.7%≈5047(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