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设计教育.doc.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2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 2 遗传与进化模块 第 6 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是
整本书的一个重点内容。 而该章的第 2 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中,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程序又是该章节的重中之重,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
具,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难点多,内容杂,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
生从遗传与变异角度理解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2. 课程标准要求 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进行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
教学策略或方法: 从对杂交育种及诱变育种的特点总结入手,结合“问题探讨” ,引入基
因工程的概念,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大致过程上。在教
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来讲述,并安排学生制作模型来模拟基因工程
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切身体会基因工程“剪、拼、接、转”的主要过程。本节课的
侧重点是基因工程的原理,因此在教学深度上定位于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过程和方
法,不必引入过多的专业术语和详细的操作技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
基因工程所用到的“工具”和基因工程的大致过程。教学方法为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黑板 、粉笔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程: 新课导入 学习新知 知识小结 实战演习
教学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包括时
第 1 页
间进程)
新课导入
8min )
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杂交育种的相关知识,杂交育种有哪些局限性?
杂交育种方法简单, 容易操
作的优点,但是,杂交育种
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
按需选择, 并不能创造新的
基因。 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
分离现象,育种进程缓缦,
过程繁琐。
很好,那人类能不能改造基因,
使本身没有某个性状的生物具有某 可以 / 不可以个特定性状,以解决杂交育种的这
些问题呢?
其实,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
力,在 20 世纪 70 年代终于创立了
一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技术 ——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
使得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
定向改变生物。那么,什么是基因
工程呢?它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过程
又如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
的内容——基因工程
学习新知
我们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的办法
解决杂交育种局限性的问题,即把
一种生物的基因“嫁接”到另一种
生物上, 就像我们课本上
“问题探
分组讨论,头脑中设想“嫁
讨”里所展示的转入胰岛素的大肠
接”的过程,说出具体设想。
杆菌一样。大家看这幅图片,讨论
各小组选派代表陈述观点。
以下几个问题:
提出问题:
1、 为什么能把人的基因“嫁接”
到细菌上? 2 、推测这种“嫁接”
怎样才能实现? 3、这种“嫁接”
对品种的改良有什么意义?
提出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
联系概念,跟随教师的引
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
DNA 重组
由杂交育
种局限性
切入,复习
上节课的
知识并导
入课题—
基因工程
由现实的
例子出发,
引起学生
思考
第 2 页
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地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概念出
发思考基因工程的大致步骤。
提问 :这种剪刀加浆糊式的“嫁接”工作在分子水平的操作,其难度会有多大吗?它需要哪些工具?
好,下面我们就以 EcoRI 为例,构建重组 DNA 分子模型,真正体会基因的剪切、拼接、缝合的道理。
EcoRI 是已发现的 500 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中的一种,它是一种从细菌
中发现的能在特定位置上切割
DNA 分子的酶。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在 DNA 分子内部“下剪刀” ,专门识别 DNA 分子中含有的
“ GAA TTC ”这样的序列,一旦找到就从 G 和 A 之间剪断, 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的 DNA 片断其末端可以用连接酶来缝合。这样“剪切拼接”就可以形成重组的 DNA 分子。同学们来试一试,动手做一个重组 DNA 模型吧。在动手做之前,先要明白 “分子剪刀” 和“分子针线”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
1)制作模型时用到的剪刀代表什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