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2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为主题,围绕新人教版必修2教材内容,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理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分析不同育种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判断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如细胞结构、遗传学基本原理等。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也有所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生物科学普遍感兴趣,尤其是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知识。学生的能力方面,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理论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1)理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学生对遗传学原理的掌握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对育种原理的理解困难。
(2)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操作不当、结果分析不准确等问题。
(3)信息处理:面对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文献资料,学生可能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处理和判断。
(4)知识迁移: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是学生需要克服的挑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结果和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育种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育种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模拟实验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育种操作,增强实验体验。
3.互动平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促进知识的内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的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在开始之前,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非常重要。
(学生)好的,老师。
二、新课讲授
(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人工控制不同品种或种间的交配,利用基因重组来培育新品种的方法。这个过程包括选择亲本、杂交、选育和繁殖等多个步骤。
(学生)老师,那什么是诱变育种呢?
(老师)诱变育种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诱发植物或微生物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遗传变异,进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与杂交育种相比,诱变育种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选择性。
(老师)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看杂交育种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亲本。亲本的选择要考虑其遗传多样性、产量、抗病性等因素。然后,我们将亲本进行杂交,得到杂交种。接下来,通过对杂交种进行选择和繁殖,最终培育出符合我们需求的新品种。
(学生)老师,那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行选择呢?
(老师)选择是根据我们的育种目标来进行的。比如,如果我们希望培育出产量更高的品种,我们就会选择那些产量较高的杂交种进行繁殖。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抗病性、适应性等。
(老师)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加深对杂交育种过程的理解。例如,我们想培育一个高产、抗病的玉米品种。首先,我们选择一个高产的玉米品种和一个抗病的玉米品种作为亲本。然后,我们将它们进行杂交,得到杂交种。接下来,我们对杂交种进行选择,选出高产、抗病的个体进行繁殖。经过多代选择和繁殖,我们最终得到一个符合我们要求的新品种。
(老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诱变育种的过程。诱变育种的过程主要包括诱变、筛选和繁殖三个阶段。首先,我们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诱发基因突变。然后,我们对突变体进行筛选,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最后,对这些个体进行繁殖,培育出新品种。
(学生)老师,那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有什么区别呢?
(老师)区别在于诱变育种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选择性,而杂交育种则更注重亲本的选择和后代的选择。诱变育种可以产生全新的遗传变异,而杂交育种则是利用已有的遗传变异。
三、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