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6-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doc

发布:2016-05-22约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姓名 彭向永 单位 张汪中学 E-mail sdtzpxy@163.com 课时课题:第一章 第五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2 年 11 月 1 日,星期 五 ,第 四—七 节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为生物生存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理解绿色植物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重点、难点) 2.明确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理解绿色植物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重点) 3.描述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理解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重点、难点) 2.能力目标 理解归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挖掘本节课的情感点,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形成热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分析 本节课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章中是综合性知识,它的内涵与外延都非常广泛,课程资源也非常丰富,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现象结合也极为密切,有些还属于社会热点问题,学生了解多,兴趣浓厚。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和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具有了这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使学生能在相互讨论和研究过程中归纳总结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关注生物生存环境的环保意识。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主要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资料、验证实验、应用实践、处理信息等形式展开。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一、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小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彼此配合更加默契,相互信任程度加深,合作意识增强,资源得以共享;在汇报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心理素质得到加强。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捕获信息、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和心得,达成共识,形成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学习共同体”。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教学理念。 三、通过分层教学,对各层次的学生给以多样的、适当的、有针对性的鼓励,使后进生学有所得,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使优等生能吃的饱,扩大了知识面。从而使每位学生的成绩得到肯定,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求知欲。 四、实验操作是生物课最经典、最刺激、最具开发性的动手方式。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实验操作,上课时由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动手操作,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五、让学生在课后到图书馆、资料室、网上来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教师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使学生一起分享学习成果,养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例如,运用诗句欣赏,图片欣赏和资料分析等,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沙尘暴的录像、生物圈中生物的能量来源的示意图、自然界中水循环路线示意图、大雨过程中地表径流录像等。 普罗斯特勒实验装置一套:密闭的玻璃罩、蜡烛、绿色植物、小白鼠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2分钟 提问:回忆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 学生回忆、看书等,要给出准确的答案。 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3分钟 1.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沙尘暴的录像及近几年沙尘暴频繁发生的资料请学生观看。 2.引导学生描述沙尘暴的危害,并适时地提出问题:近几年沙尘暴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认识到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与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思维、诱发学生兴趣,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8分钟 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1.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生物圈中生物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