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pptx
七年级上册;考点知识清单;植物
类型;植物
类型;植物
类型;植物类型;?;5.带“柏”字或“松”字的不一定都是裸子植物,如卷柏、石松是蕨类植物。
6.苔藓植物的假根只有固着作用,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7.孢子≠种子:孢子是一个生殖细胞,种子是一个生殖器官,所以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8.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它们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所以必须生长在有水的环境中,这也是它们低等的原因。;第二节;2.要点2相关实验
(1)与蒸腾作用相关的基础实验;探究活动;(2)常见实验设计的现象和结论;3.要点3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还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动状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通常状况下,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4.观察叶片结构时,怎样制作临时切片?;毛笔;5.要点4叶片的结构有哪些?每部分有怎样的特点和功能?;结构名称;结构名称;6.气孔的作用是什么?影响气孔开闭的因素有哪些?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张开的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气孔的开闭受
水分、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温馨提示
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度不均,靠近气孔腔的一侧壁厚,不易伸展;远离气孔腔的一侧壁薄,容易伸展。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反之,气孔关闭。;7.要点5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1)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2)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
(3)使植物有效地散热。?
(4)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增加大气湿度,提高降雨量。;8.要点6移栽植物时,为保证成活率,可采用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1)移栽植物的注意事项
①应注意带土坨移栽,其目的是保护幼根和根毛;?
②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叶;阴雨天或傍晚移栽;移栽后遮阴,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水分过度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2)园林工??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主要是为了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茎的导管中。?;第三节;(1)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目的: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遮光对照: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实验组是遮光部分,对照组是见光部分。?
目的:做对照实验,用以判断淀粉的产生部位及条件。?
(3)酒精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
①脱色目的: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排除其对实验的干扰,便于观察。
②隔水加热的原因:酒精沸点较低,直接加热不仅蒸发过快造成浪费,也易引燃酒精引起火灾。
(4)漂洗:将已变为黄白色的叶片放入烧杯中,用清水漂洗。?;(5)染色:用碘液染色。?
目的:检验叶片中是否有淀粉存在。
(6)漂洗: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7)观察现象:
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而被黑纸片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蓝。?
(8)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注意事项
1.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水不能溶解叶绿素。因此,为了除去叶绿素对实验现象的干扰,必须将叶片放在酒精中脱色。
2.实验中共用清水漂洗了两次叶片,第一次漂洗,洗去的是酒精,第二次漂洗,洗去的是碘液。
3.脱色后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变成绿色。
4.用银边天竺葵做实验材料可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2.要点8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分析
将如图装置放在光下,可观察到金鱼藻放出气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大部分时,在水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其取出,并翻转,放在试管架上。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或卫生香)插进试管内,观察现象。;(1)怎样证明有氧气产生?
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试管内,如果细木条复燃,则说明有氧气产生。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试管内,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细木条会复燃。说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氧气。?;3.要点9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制订计划并实施】
①如图所示,设置A、B两套实验装置,所取新鲜枝条大小相同,透明玻璃罩口涂抹凡士林,防止外界气体进入。?
②A水槽中装的是清水,B水槽中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③把两个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数小时,分别摘下A、B装置中植物的叶片,通过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冲洗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