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刘3姐教案设计成品3.doc

发布:2017-05-18约1.6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 案 设 计 作 者: 尹 立 民 科 目: 音 乐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金山中学 一、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钢琴 2、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电影《刘三姐》 二、教学内容 1、歌曲欣赏、学唱《什么水面打跟斗》 2、创编歌词 三、教学目的 1、情感目标: 喜爱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了解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和相关文化,并能产生兴趣。 2、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受西南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能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民族音乐风格,拓宽民族文化视野。 2、赏析《什么水面打跟斗》,尝试填词对歌。 五、教材分析 歌曲《什么水面打跟斗》是歌剧《刘三姐》第二场中刘三姐与众青年姑娘对歌的唱段。歌曲充满生活气息,采用较自由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唱出了劳动生活中的欢乐,表现了刘三姐的智慧与幽默。歌曲采用五声徵调式,单乐段结构,曲调具有浓厚的壮族民歌色彩。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布置的任务是了解电影《刘三姐》,现在请哪位同学给大家简述一下故事情节。 学生:---------------- 师:--------------(予以总结) 刘三姐还有个称号是—“歌仙”,她可是我们同学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喜欢的“明星”啊,我们想不想见识一下我们长辈们追的“星”是什么样子? (生:想) 好,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歌仙优美的歌声,并且感受她的智慧与幽默吧! 设计意图: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意境中来。 (二)、新课学习 1、初次欣赏《什么水面打跟斗》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视频刘三姐对唱《什么水面打跟斗》 问题:歌曲是西南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演唱形式?唱的内容是什么? 欣赏----------------- 生:是壮族,歌曲的演唱形式是对唱,唱的内容像我们平时玩的脑筋急转弯,感觉很有意思。 师:说的很好,壮族在唐代就有歌仙刘三姐的传说。宋代由“聚会作歌”的记载。逐渐形成每年数次举行歌会的习俗。歌圩规模小者几百人,多者成千上万。分“野歌圩”和“夜歌圩”两种。“野歌圩”以赛山歌为主,男女青年对唱情歌,也唱盘歌、故事歌。常伴有“抛绣球”“舞龙”“舞狮”等表演。“夜歌圩”又称“歌堂”,在室内举行,以唱盘歌为主,有多重歌唱形式。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又创办了国际民歌艺术节。 设计意图: 在听赏的基础上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2、再次听赏 师生共同欣赏--------------- 设计意图: 音乐离不开聆听,多听对于音乐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更能发现音乐作品的内涵。 3、师弹琴教唱 师:接下来,我们来共同学唱这首歌。大家跟着钢琴一起来唱起来。 ---------------- 4、跟视频一起唱 ----------------- 5、按照领唱对唱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 师:同学们,跟视频唱大家好像搞不清身份,不知道唱哪句好,为了更好地唱好这首歌,下面我们全班同学来再现一下视频中的场景吧!请一位女同学饰演刘三姐来领唱,两位男同学来与之对唱,其他同学唱众和的地方。 -----------------------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来,不仅唱还要演,这种形式学生能更充分地理解把握歌曲的内涵。 6、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唱的很好,歌词也让我们学到了一些常识,那大家能不能自己来作词,用这首歌曲的旋律演唱? 分组进行改变,并表演---------------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创编并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还演唱了经典对唱歌曲《什么水面打跟斗》,还自己创编了歌词客串了一下电影中的人物,大家表现的都很好,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可以借用盘歌的形式、经典的旋律和别人打交道,一定能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