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完整)盈建科各种参数设置 .pdf

发布:2024-11-20约1.26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完整word版)盈建科各种参数设置

盈建科参数设置

结构总体信息

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般选择全国“”。分为全国、上海、⼴东,分别采⽤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东地区规程。B类建

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1.14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层的侧向刚度⼤于其上⼀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

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于上部结构⼀层的2倍。

由于剪切刚度⽐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关,所以在计算侧

向刚度⽐适宜选⽤剪切刚度⽐。在YJK中的结果⽂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层逐层计算与地上

⼀层的剪切刚度⽐,出现⼤于2或四舍五⼊⼤于2的,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底标⾼:

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指定。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

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

5。程序不能⾃动识别转换层,需要⼈⼯指定。

对于⾼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

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指定。根据《⾼规》10.3、《抗规》6.1.10条并结合⼯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于框⽀剪⼒墙结构。⾼规10.2

11、施⼯模拟加载层步长:⼀般默认1.

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P66)

1)⼀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次性加载模型;

2)模拟施⼯加载⼀模式:采⽤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于有吊柱的

情况;

3)按模拟施⼯⼆: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倍,削弱了竖向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较均

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4)模拟施⼯加载三:采⽤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接近于施⼯过程。

故此建议⼀般对多、⾼层建筑⾸选模拟施⼯3。对钢结构或⼤型体育馆类(指没有严格的标准层概念)结构应选⼀次加载。对

于长悬臂结构或有吊柱结构,由于⼀般是采⽤悬挑脚⼿架的施⼯⼯艺,故对悬臂部分应采⽤⼀次加载进⾏设计。当有吊车荷载

时,不应选⽤模拟施⼯3。

1

13、风荷载计算信息:⼀般来说⼤部分⼯程采⽤YJK缺省的⼀般计算“⽅式”即可,如需考虑更细致的风荷载,则可通过特殊风“

荷载”实现。

14、地震作⽤计算信息:⼀般为计算“⽔平地震作⽤”。

抗规5.1.6条规定,6度时的部分建筑,应允许不进⾏截⾯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因此这类结构在选择不“

计算地震作⽤”的同时,仍要在地“震信息”页中指定抗震等级,以满⾜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此时,地“震信息”页除抗震等级相

关参数外其余项会变灰。

15、计算吊车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16、计算⼈防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17、考虑预应⼒等效荷载⼯况:(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18、⽣成传给基础的刚度:在实际情况中,基础与上部结构总是共同⼯作

的,从受⼒⾓度看它们是不可分开的⼀个整体。但是在设计中基础与上部结构通常分开来做,在设计基础时,通常只考虑上部

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刚度贡献则很少考虑或者只能⾮常粗略的⽤⼀些经验参数来考虑。不考虑上部结

构的刚度贡献,将会低估基础的整体性,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基础变形规律,造成基础设计在某些局部偏于不安全,⽽在另⼀

些局部⼜偏于浪费。SATWE程序,在上部结构计算中,增加了上部结构刚度向基础凝聚的功能。为之后的基础计算分析提供

了⽅便,不但能接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同时还将叠加上部结构传来的刚度,使计算更加符合实际。

19、上部结构计算考虑基础结构:(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0、⽣成等值线⽤数据:(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1、计算温度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2、竖向荷载砼墙轴向刚度考虑徐变收缩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