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针刺相关井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论文资料).doc

发布:2022-09-01约7.94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针刺相关井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医学心理学”中“临床医学”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5939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针刺相关井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1 1 临床资料 2 2 方法 2 3 结果 4 4 讨论 4 文2:丁苯肽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5 1 资料与方法 6 2 结 果 7 3 讨 论 8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文章致谢(模板) 10 正文 针刺相关井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论文资料) 文1:针刺相关井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痴呆”范畴。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高,VD已成为人类高发病之一,严重危害着其生活质量,且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笔者运用针刺井穴(大敦、足窍阴)治疗VD,并与茴拉西坦药物组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并从肝胆经及井穴的角度探讨其治疗的相关作用机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患者来源于2006年2月至2008年1月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门诊、住院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分配方案将患者纳入两组进行治疗。①井穴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0~82岁,平均(66.94±4.88)岁;文化:小学以下10例,小学7例,中学8例,中专以上5例;病程:2~5个月8例,6~12个月16例,13~36个月4例,37个月以上2例;病情:中度18例,重度12例;大脑损伤部位:左侧11例,右侧13例,双侧7例。病性:缺血性20例,出血性4例,缺血兼出血性6例;发病次数:初发23例,复发7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分25.41±6.62;②药物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0~80岁,平均(64.82±7.63)岁;文化:小学以下8例,小学10例,中学9例,中专以上3例;病程:2~5个月8例,6~12个月15例,13~36个月4例,37个月以上3例;病情:中度17例,重度13例;大脑损伤部位:左侧10例,右侧12例,双侧8例。病性:缺血性22例,出血性5例,缺血兼出血性3例;发病次数:初发25例,复发5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分23.87±7.23;两组上述情况在治疗前分别经t检验和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 纳入标准 ①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R)评分≤29分者,分为正常(30分)、轻度(边缘状态21~29分)、中度(疑痴呆11~20分)和重度(痴呆0~0分)4个等级[1];②Hachiki氏缺血记分法[2]评分达4分以上者,以排除AD(Alzheimer’s disease);③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DSM IV制订的VD标准[3] 2.2 排除标准:①脑血管病发病前已有痴呆症状;②除认知障碍外不伴有其他脑血管病局灶体征;③在脑血管病发生后1个月内;④有完全性失语、精神疾病;⑤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颅外伤及未能完成全疗程者。 2.3 分组方法 在严格纳入标准的基础上根据HDS评分分为轻度(临界状态21~29分)、中度(疑痴呆11~20分)、重度(痴呆0~10分)3个等级,将在同一等级内得分相同或±(1~3)分的3例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到井穴组、药物组。 2.4 治疗方法 井穴组患者取仰卧位,穴取大墩、足窍阴,用0.5寸毫针(华佗牌30号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其间每10 min行针一次。每天针灸1次,30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 口服茴拉西坦片(aniracetam),0.2 g/次,3次/d;共服药30 d。 2.5 观察项目 治疗前观察CT、MRI及性别、年龄、文化、病程、病情、病位、病性、发病和证型等一般情况;治疗前后进行以下测试:HDS.R、FAQ[4]、及ADL评分。 2.6 疗效标准 以HDS.R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提高10分或以上;②有效:提高5~9分;③改善:提高1~4分;④无效:HDS.R不变或下降。 2.7 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井穴组总有效率为76.6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26.67%,P<0.01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Ridit分析,P<0.01),井穴组明显优于药物组。 3.2 两组治疗前后HDS.R、FAQ和ADL评分比较由表2可见,治疗前两组的HDS.R、FAQ和AD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