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议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浅议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
1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2
2 确立“大职教观”,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涵 3
3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3
5 成立校企合作职能部门,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4
6 “一教双证”,让高职教育和职业“无缝对接” 5
文2:重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查研究 5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 5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本质特征。 5
(二)重庆高职教育“一体制三形式”模式的确立。 6
(三)“一体制三形式”模式。 6
(四)“一体制三形式”模式最大特征是有“体制”效力的发挥。 8
(五)“一体制三形式”模式给重庆高职教育带来的转变。 9
二、对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做法的评判与对策 10
参考文摘引言: 11
原创性声明(模板) 12
文章致谢(模板) 13
正文
浅议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1:浅议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使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技能、素质等方面与社会、企业的需求尽可能保持一致,是一项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职院校能否生存发展的重要工程。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多数的高职都是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普遍比较缺乏。特别是行业高职,从国家的部委或大型国企转给地方政府以后,短期内还没有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陈旧的体制制约中走出来,一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发展步伐,给教育质量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1)办学观念陈旧,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市场范围狭窄;(2)教学内容老化,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3)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对学生的就业技能重视不够;(4)市场调研不够,导致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够清晰。这种教育模式造成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毕业生到了社会竞争力不足。针对这种现状,进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进行新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行业、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准则,在对人才市场、技术市场、生产现场、产品市场开展广泛的、深层次的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可诠释为:一体是指学生是主体,三位指由学校(组织)、社会、企业(参与)三方共同培养,双证书、多途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此模式下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制冷空调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能熟练掌握制冷空调系统设计、施工、工程造价、运行管理、检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行弹性学分制,合理分配课时,增加课外活动学分,将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科技创新纳入教学计划,将社会公民教育、终身职业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个性教育贯穿于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将学校教育、企业实践(实习)、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既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也注重素质教育。学生在校学习(包括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所修学分占总学分的60%,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所修学分占总学分的30%,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修学分占总学分的6%,学生通过参加“素质拓展”或“创新设计大赛”等课外活动所修学分占总学分的4%
2 确立“大职教观”,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涵
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了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孤立、单一、封闭等弊病,将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有机联系起来,将教育、教学与生产、服务、生活紧密融合和衔接,将三者有机地统一于教育生态系统中,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和“社会”三种教育主体的不同作用,并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三方共建、共享、共赢,促使职业教育向人性化、多元化、开放性发展。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人才培养过程关注生命的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人的发展;其人才培养目标不仅是培养制冷空调工程设计、施工、设备维护等方面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更着眼于培养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合格的、健全的社会公民;立足现在关注未来,强调促进学生的岗位应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使他们将来能够适应未来不同岗位要求的变化和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更好地服务企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