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政治 8.2 征税和纳税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高中政治8.2征税和纳税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围绕“征税和纳税”这一主题,以新人教版必修1《政治》课程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税收的本质和纳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理解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认识税收在维护国家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到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树立依法纳税的公民意识。
3.提升学生的经济思维,通过分析税收政策,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明白诚实纳税、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道德素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基本的财政知识,对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税收的具体概念、作用以及纳税的意义,学生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对社会现象和政策有较强的关注,对税收等经济问题有一定的兴趣。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能够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案例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喜欢理论探讨。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税收的本质和纳税的必要性时,可能会遇到概念模糊、难以区分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的区别等问题。此外,对于税收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操作,学生可能感到抽象难懂,缺乏实际体验。此外,部分学生可能由于对税收政策的不了解,对纳税义务的认识不足,存在逃避纳税的心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资源库、在线教育平台
-信息化资源:税收相关法律法规文本、税收政策解读视频、税收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手段:PPT课件、互动式教学软件、小组讨论工具、模拟税收计算软件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税收宣传视频,引发学生对税收话题的兴趣。
(2)提问:税收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什么说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引导学生思考税收与国家财政收入、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讲授新知(20分钟)
(1)税收的本质与作用
-介绍税收的定义、分类和征收方式。
-分析税收在调节经济、保障民生、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税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纳税的意义与义务
-讲解纳税的概念、纳税人与纳税义务。
-强调纳税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性。
-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学生认识到纳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3)税收政策与税收筹划
-介绍税收政策的基本内容,如税率、减免税等。
-分析税收筹划的合法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税收筹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2)课堂问答:针对税收政策、纳税义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解答。
(3)模拟税收计算: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税收计算。
4.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税收的本质、作用和纳税义务。
(2)总结税收政策与税收筹划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税收问题,增强法治意识。
5.作业布置(5分钟)
(1)收集并整理我国近年来的税收政策,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个人实际,撰写一篇关于纳税义务的文章。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税收历史与文化: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税收的发展,以及税收在各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国际税收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收制度,比较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税收法规解读:提供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增值税暂行条例》等。
-税收案例分析:收集国内外典型的税收案例,如偷税漏税案件、税收筹划案例等,用于课堂教学和讨论。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如《税收经济学》、《税收原理》等,以加深对税收理论的理解。
-组织学生参观税务局或财务部门,了解税收征收和管理的实际操作流程。
-建议学生关注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通过新闻媒体或政府公告了解最新税收政策动态。
-引导学生参与税收知识竞赛或辩论活动,提高他们对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