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西专用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7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docx

发布:2025-03-18约2.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3

课时规范练37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2024浙江杭州联考)魏源认为土“夷”专指“残虐性情之民,未知王化者言之”,而洋“夷”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魏源的这一思想()

A.恪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

B.主见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

C.与当时主流社会思想相吻合

D.有利于士大夫接受“师夷”思想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魏源将土“夷”与洋“夷”进行对比,并指出洋“夷”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这意味着魏源对洋“夷”持确定看法,在当时“天朝上国”思想流行的状况下,这种观点有利于更多的士大夫接受“师夷”的主见,故选D项。

2.1862年,曾国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的观点。1885年中法斗争之后,张之洞又强调“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这体现了当时()

A.政府立国政策的转变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商本思想的渐渐形成

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可知材料主要指思想的转变,而不是政策的转变,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商战思想,而不是强调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可知洋务派从提出商战到重视商业发展思想的演化,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思想的转变,而不是强调近代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

3.(2024四川攀枝花一模)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晚清时期)儒家学说从始终是无可怀疑的信仰中心,变成了其基本特征是可疑的和有争议的一种思想体系。”导致这一变更的干脆缘由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B.洋务派主见的推动

C.维新变法思想的提出

D.新文化运动的批判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对儒学提出质疑,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也冲击了儒家学说,但没有提出可疑和争议,故解除A项;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为指导思想,故解除B项;新文化运动不是发生在晚清时期,故解除D项。

4.(2024广西柳州三模)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1919年以前,其学说只是作为理论探讨的对象而非实践斗争的指南。这主要是由于()

A.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

B.民众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C.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

D.民主革命任务尚未明确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信息“1919年以前”并结合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可知五四运动之前,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无产阶级没有登上政治舞台,因而马克思主义没有应用于实践,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解除。

5.五四运动是广阔人民群众干脆参加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较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主要是因为()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变法革新思想广泛传播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

答案:D

解析: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激发民众的民族民办法识,促进广阔人民群众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故D项正确。

6.1923年,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辩。梁启超提出,要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显明地主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

A.标记着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B.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

C.使国人相识到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体现出国人主动思索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梁启超、陈独秀等人提出的不同主见,说明当时国人主动思索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故选D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解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解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对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评判,解除C项。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黄宗羲那里,变更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方法,已起先放弃了二程、朱、王特地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作“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代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起先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旺盛,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起先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更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起先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鸦片斗争后,儒家学问分子群体起先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