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背影优质课教案.doc

发布:2018-09-28约2.0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热身活动:全体起立,老师在黑板上写:我们是最棒的!(写一个字读一个字)看着老师,看着我说话有用。平时上课我们喊老师好,你们看今天来了这么多和我们一起上课的老师,同学们好!老师们好!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愿我们今天的学习合作愉快! 一、激趣引读,感受背影 导入语:不好意思,同学们,讲课前我们得先插播一段广告(视频播放:《打包篇》) 看过这则广告吗,有何感受?打包饺子这个镜头已成为人们心目中慈父的不朽雕塑。接下来再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篇与这则广告有异曲同工之妙且饱含真情的文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板书)。 二、速读感知,走进背影 【过渡】下面让我们在朱自清先生的引领下,走进背影!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标出描写背影的句子?一共有几处?四次。找一生读。 三、合作探究,细品背影 (一)读背影 1、文章开头所说的“最不能忘记”的“背影”是指哪一次? 【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味本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其中“为子买橘”(买橘背影)可谓是经典之笔,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齐读“为子买橘”(第6自然段)。 (二)品背影 ---合作探究 你 你读我改 这是一段被删改的文字,请同学们不看书凭记忆补充下面这段文字中删去的词语。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脚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流下来了。 从文中感受到什么? “以---------------------------最让我感动,因为------------------------------”的句式说话。 (明确小事显大爱的描写方法) (2)父亲买橘子的段落是文章的精彩处,请你深情朗读。[朗读技巧:轻重缓急] 这一段对父亲进行了哪些描写? (明确以小见大的写法) (三)悟背影 ---追根溯源 1、同学们,在昨天我给鲁北学校的学生上了这一节课,有同学就发牢骚,为什么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会让“我”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二十岁,应该说正是和父辈人产生强烈叛逆心理和行为的年龄,文中是不是有更加深层的背景和原因呢?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请同学们联系“背影”描写前后的所有内容,认真研读二三段】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 ?1922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 ?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 【师小结】特定的环境,对父亲的感激、理解,为自己幼稚的举动的深深忏悔、自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都伴随着“泪水”倾泻而出,使得这次的“背影”成为“我”抹不去的记忆。 师总结:在那个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年老体衰的父亲,吃力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这归功于父爱的细腻、作者传神的描写。 龙应台《目送》: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 。(幻灯) 六、总结延伸,回味背影 播放歌曲《父亲》,情感渲染。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相守为目的,但惟独父母的爱是为了儿女的离开,而且是希望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爱要大声说出来! 氤氲着浓浓的亲情,去寻找我们自己身边的父爱。“父爱是一座山,深沉坚定。”请同学们寻找自己忽略了或者是习惯了的父爱, 肖复兴的话作结: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垂垂老矣,那一朵圣洁的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