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体特征的编辑.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体特征编辑
前面讲的方法都是直接进行特征的创建,建模中仅仅用创建特征的方法往往不能完全符合整个产品的设计要求。Pro/E5.0的参数化设计模式,提供了强大的设计工具,更重要的是允许用户随时对设计进行修改。如通过编辑定义、特征操作、镜像、阵列、合并、复制、偏移、等等实用的高效的特征编辑方法,以达到理想的设计意图。会编辑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会编辑才会感到得心应手。
一、修改零件设计的快捷方法
右键法:在模型树中选择要修改的特征(选中的特征在视图窗口会红色加亮显示,也可在窗口直接选择),点击右键弹出快捷菜单(如图1所示),其中“组、删除、隐含、隐藏、编辑、编辑定义和编辑参照”等都是修改零件设计的快捷方法。再点击这些命令就可以执行对该特征的修改操作。
图1点击右键弹出“快捷菜单” 图2特征中的关联效果
1.特征关系和特征组
⑴特征关系
特征之间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是“父子关系”。特征的创建必定有先有后,后面的特征需要参照先前的特征来定义其位置、形状和大小等,那么前面被用来作参照的特征就是“父特征”,后面创建的特征为“子特征”。产生“父子关系”的主要原因有:放置位置、草绘平面、参考平面、草绘参照、尺寸基准、深度(或角度)参考、草绘时使用边(或偏置边)、编辑的参照等。
“父子关系”的优点:增加特征的相关性,更好地体现设计意图。如图2所示。
“父子关系”的缺点:会产生特征之间过多的密切联系,有时不需要修改子特征而要修改父特征,就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使得子特征找不到父特征参照而再生失败,系统将弹出各种“警告”信息让你处理(如图3所示)。
设计中避免过多的“父子关系”才能使得设计更具有灵活性。其最好的措施是尽量采用最先创建的基准平面作为零件设计的基准参照。
图3 修改“父特征”时对“子特征”产生的影响
⑵特征组
创建特征组目的:缩短模型树列表、分门别类管理特征、有“父子关系”的特征一起复制等。
系统在进行一些编辑操作时会自动生成特征组。用户也可以自己创建或分解特征组。
创建特征组的方法:在模型树中,按住Ctrl键选择合成特征组范围内的上下特征,“右键法”进入点击“组”,会出来确认信息(如图4),点击“确定”完成特征组创建。或者按住Shift键先点上面再点下面,选中的特征全部加亮,“右键法”进入点击“组”完成特征组的创建。
分解特征组的方法:选中特征组,“右键法”进入点击“分解组”,完成特征组的分解。如图5所示。
图4 创建特征组
图5-5 分解特征组 图5-6 “删除”子特征时提示
2. 特征的删除与隐含
⑴特征的删除
如果删除的是子特征时弹出如图6所示的提示,点击“确定”,特征被删除。被删除的特征不能再在模型树中显示。刚删除的特征可以点击图标恢复。
如果删除的是父特征时弹出如图7所示的提示,系统会自动加亮父特征的子项,点击“确定”那么其所有的子特征也将被删除掉。点击“选项”弹出如图8所示的“子项处理”对话框,对话框中会显示子项列表,点击后面的“删除”再点击小三角,选择“挂起”,则子项不会被删除。但是子项会出现“再生失败”提示,点击“确定”后父项被删除,子项在模型树中呈红色显示。提示子项是失败的特征,需要重新定义新的参照。
图7“删除”父特征时提示 图5-8 子项处理
⑵特征的隐含
隐含特征的目的:隐含了特征可以使特征更新和显示较少,减少修改时间,加速显示的过程。尝试不同的设计替代方案。
隐含与删除不同的是隐含只相当于暂时删除或被压缩。虽然隐含的特征在绘图窗口看不见但可以一直保留在模型文件中,随时都能恢复。隐含的特征还可以在模型树上显示。隐含父特征和子特征时与删除一样都会出来类似的提示信息。
系统默认隐含特征不在模型树上显示,显示隐含特征的方法:点击模型树右边的…………弹出“模型树项目”对话框,在左边的显示选项中勾选“隐含的对象”……确定即可(如图9)。被隐含的特征重新显示在模型树列表中,并带有标记符号以便区别(如图10)。
图5-9“模型树项目”对话框 图5-10显示隐含特征
恢复隐含特征操作:选中要恢复的隐含特征,“右键法”进入选择“恢复”即可。如果模型树中没有显示隐含特征,那么点击菜单栏“编辑”……“恢复”……“恢复上一个集”或“恢复全部”。
3. 特征的隐藏
隐藏特征的目的:减少视图窗口中的基准特征、装配元件等显示,方便建模过程中的选取操作和提高零件的渲染效果。
实体特征是不能隐藏的,可以隐藏的项目有:单个的基准特征、分析特征、面组和装配元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