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江苏)【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目 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1
1.1 专业简介 1
1.2 专业特色 1
1.3 师资队伍情况 2
1.4 实践教学条件 2
1.5 培养质量 2
1.6 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2
二、专业发展规划与人才培养目标 4
2.1 专业发展的规划 4
2.2 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5
2.2.1 人才需求调研 5
2.2.2 人才培养目标 6
三、专业建设内容 8
3.1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8
3.1.1 课程结构体系科学合理,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8
3.1.2实践课程体系突出,实施“双证书”制度 12
3.1.3校企合作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13
3.1.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14
3.2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15
3.2.1突出“双师”建设,鼓励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15
3.2.2 工程化、国际化和专兼结合的多元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16
四、改革举措 19
4.1 基于产学研合作,构建学校与企业“双向运行,双主体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19
4.2 构建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和职业课程群,推动“双带头人”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 19
4.3 校企合作建立为学院、企业培训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开放平台和质量评价体系 21
4.4 校企合作建立中小企业“技术研究中心”,促进“产学结合”和“教研结合” 22
4.5 加强校企合作,为实施“双向运行,双主体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条件保障 23
4.6 大力推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和“七阶段”教学法的教学改革,建设精品课程 25
4.7 加强国际合作使“做中学,产学结合和国际化”的高职特征鲜明 26
4.8 “双向运行,五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院工科专业建设起到引领作用 26
五、专业建设的绩效指标 27
5.1 培养质量指标——“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27
5.2 专业建设的绩效指标 28
5.3 企业社会服务——“双向运行,双主体合作”,建立长期有效机制 29
六、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30
6.1 专业建设的经费及年度执行计划 30
6.2 专业建设的政策保障及质量控制 31
附一 33
附二 35
附三 37
附四 40
一、专业建设基础
1.1 专业简介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198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专业(原专业名为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同年开始正式招生专科学生,后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科专业目录,更名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我校设置最早,建设最快的专业之一,为学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
2008年8月,本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11年4月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特色专业的验收。在特色专业建设期间,共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共获省(部)级奖项5项;省级教改项目(包括2010年1月结题的江苏省教改课题“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和2011年立项的省级重点教改项目“基于工作导向创新实践的电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等)共9项;无锡市优秀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7门,共8门。本专业努力培养为适应高职工科院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就业质量和政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对学院专业群和学校整体发展起到引领辐射作用(见附一,表1~表4))。
1.2 专业特色
在长期的专业建设中,积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努力提升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积极探索“多主体”专业建设、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打造“双师”型高素质教学团队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特色之一:实现“双向运行,五维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学校与企业双方面向构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合作运行机制,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校企合作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训”、“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的校企合作”、“教学团队与实训中心的校企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化”五个方面进行一体化建设,实现为学校和社会企业培养具有高技能潜质的人才。
特色之二:“工作过程导向”的“核心能力一体化”思路,重新整体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认知与基础、系统与创新和企业现场训练的三层次平台的实践体系。推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和“七阶段”教学法的教学改革
1.3 师资队伍情况
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保证,本专业教师团队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新,具备厚的理论功底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目前基本具备一支“工程化”“国际化”“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国际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开拓专业建设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