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生物课堂教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标下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赵静 河北香河一中 0654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则要求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教师要顺势而为,关注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了4个方面的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群体的互动学习会产生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亦有可能在教学预设中没有考虑到,这种课堂上的新的生成是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实现自我超越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多媒体技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合作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校推行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新课程改革“新”在哪里,亮点之一就是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一方要对学生一方有所给予,正所谓“教师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新课程改革则要求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寻找水源,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启发式,循循善诱,教师按照课前预设的方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则要求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教师要顺势而为,关注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一言以蔽之,“解放学生”,解放他们的脑,让他们自己去想,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自己去说,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旁听者,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的主人”。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动画、音效、文字等多种媒体信息,并配有形象的图片,具有集成性、交互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动与静、远与近、虚与实之间的转换,信息量大,交互方便。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较为成熟的视听技术和传播科学,被应用在教学中,对实施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改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学生有无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是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什么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用的发展也是低效或无效教学。能否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我认为关键应该把握好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利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制作导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有效教学的载体,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教材的逻辑性强的、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容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1.1导学案的内容形式
生物导学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教学目标,它涵盖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其二教学重点;其三教学难点;其四新知预知;其五重点问题探究;其六牛刀小试,检测当堂效果;其七学生的困惑与反思,便于学生深入思考,与教师及时沟通。
1.2导学案的制作步骤
制作导学案的第一步是每个教师提前备课,第二步是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充分发言,提出修改意见,第三步是修改后提前印发学案,第四步通过课堂反思再次修改学案,第五步将学案电子存档,为后续教学使用。
1.3以导学案为依据,制备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难以说清楚的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一目了然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将抽象的,微观不可见的或难以解释的部分逐层分割,深入讲解,使之形象化和直观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多的被用在生物教学中,由于导学案已经提前发放给学生,所以在制备多媒体课件时,必须注意以导学案为依据,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到目前为止,我校生物组已经自制了两套教材的所有课件,为以后的教学留下了宝贵的资源。
2 充分开展合作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了4个方面的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学生是思维的主体,学生科学思维得到培养的关键是,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材,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1合作性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组织形式
在学习中,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的竞争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驱动力。学生几个人或几十个人知识的互补、思想的碰撞能够产生的互助作用和激励效应往往会超过老师和学生一对一教学所取得的效果,群体的互动学习会产生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亦有可能在教学预设中没有考虑到,这种课堂上的新的生成是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去设想课堂中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会有哪些生成、采用什么措施应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和合作方法。
例如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讲授生长素的发现史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正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