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pdf

发布:2024-11-19约3.4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目的:中国医学会报道,全球病毒性肝炎感染人数是艾滋病的10倍,全国100万人死于

肝癌,肝炎是我国甲乙类传染病中的第一位,我国有9300万乙肝的感染者,而90%的乙型肝

炎,都遵循乙肝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转变,所以造成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恶

性肿瘤,在我国肿瘤死亡率中占第三位。以中青年发病率最高,我国乙肝与相关疾病,成为

了政府的巨大的财政负担,直接损失达9000亿元,今年来我国肝炎报告病例逐年增加,所以

控制与防止肝炎的蔓延,治疗慢性乙肝显得尤为突出,研制新的抗病毒药物,有效的控制乙

肝病毒的发展是治疗关键。其次还要寻找更好地手术方式来进行手术治疗。

【关键字】肝癌;研究进展;药物

引言: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

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肝癌(hepaeoeellularcarcinoma,HCC),目前其发

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据统计,目前我国肝癌

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而死亡人数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

成严重威胁。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治疗肝炎的药物的发展,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肝癌由不治之症,

变成了部分可治。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目前手术切除

是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其它治疗手段,如手术前后的分子靶向治疗,

系统性化疗等,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其作用机理和已经显示出来的治疗效果让人们对

肝癌治疗的前景非常期待[1]。

1手术治疗

1.1以肝切除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大大提高了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手术切除是获

得肝癌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肝切除是治疗小肝癌的首选方法,无论是否合并肝硬化的小肝

癌均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2]。术前评估:肝切除术术前肿瘤情况及肝储备功能的评估非

常重要,我国一期手术前提条件是①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②肝

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

后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到A级③肝储备功能正常范围2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

(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

研究表明:TACE后,80%以上的肝癌有不同程度的活细胞残留,这在本组的二步切除病

人中也得到了证明。我们同时发现,TACE次数愈多,发生肺等远处转移的可能性愈大。故我

们的TACE选择原则是:①能一期切除的尽早行一期切除,术前不必进行TACE;一期不能切

除者可行TACE,以期获得二期切除的可能;②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一般不必行TACE;但是

对于具有高复发倾向的肝癌如肿瘤巨大、结节较多、肿瘤距离血管较近者仍建议术后行TACE;

对于姑息性切除的患者,术后TACE可以延长生存期,建议术后行TACE治疗。③弥漫性肝癌,

无法手术者,行TACE有助于延长生存期。TACE一般应用3~5次,每次间隔l一2个月,肿

瘤缩小者即可认为有效。TACE中,碘油的应用尤为重要,单纯化疗而未栓塞意义不大。在

Child―PughC级的肝硬化患者行TACE术,死亡率可以高达40%。因此Child―Pu曲C级的

肝癌患者应选择其他创伤小的非手术方法。近年来出现内放疗药物,结合TACE应用,也取得

了良好的治疗效果[4]。

2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分子靶向药物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得

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为

靶点,选择针对性的阻断剂,干预受该标志性分子调控和密切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来控制

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产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进展及转移的效果。与手术、化疗、放疗三

大传统肿瘤治疗手段相比,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具有较好的分子选择性,能够高效地并选择性

地杀伤肿瘤细胞,可有效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大量研究表明,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具

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别是针对多靶点的砸葬枣激酶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点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5]。

3SST治疗

生长抑素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物质。近年发现,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够抑制

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不仅能抑制具有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